4月1日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已全面进入森林草原防灭火戒严期,多地极端大风天气频发,加之旅游踏青、露营野炊等活动激增,风险隐患交织叠加,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复杂。全区上下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针对特殊时期,采取超常举措,建立上下联通、部门联动、全域联控“三联”工作体系,早谋快动、紧密配合、高效管控,有力保障了生态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上下联通,责任措施高效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在历次相关会议上均作出安排部署。自治区森防指办公室统筹抓总,深入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经营主体责任和林长制责任,防灭火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特别是“五一”假日期间,派出工作组赴火险高危区检查指导,电话调度各地火险形势和工作情况,确保工作提醒到点、部署到面、措施到细、责任到底。
二是部门联动,火灾防控齐抓共管。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开展相关工作,衔接“防”“救”责任链条,推动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气象部门加密关键期短临预报和卫星遥感监测频次,林草部门重点加强火源管理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公安部门加大查处违规用火和违法案例警示教育力度,森林消防队伍派出50支队伍1122人持续开展“保生态·守北疆”防火专项行动,确保了工作合力凝聚夯实。
三是全域联控,防范应对多措并举。全区上下累计派出447个工作组在一线开展服务指导和检查工作,旗县应急、林草等部门配合苏木乡镇干部职工、嘎查村两委班子、护林护草员组成“四重防线”,实行“定点驻防+流动巡查”双轨工作机制,建立“火源收缴、文明劝导、应急处置”三同步工作流程,合力打通末端见效“最后一公里”。各地紧盯山口、路口、村口、林场草场、旅游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关键部位,出动无人机77架次空中巡逻,利用824个视频监控点全时监测,设立检查站4418个严防死守,出动1.82万人次巡护值守,发放宣传资料3.82万余份营造氛围,“人防+技防”全天候、全覆盖防控。同时提前检修储备装备物资,动态部署队伍力量,3.7万名专业半专业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高度戒备,森林消防19支分队724人向高火险区靠前驻防,构筑起设卡抓“点”、巡护查“线”、宣传管“面”、备战保“区”、检查统“域”的“大联防”防控格局,截至5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