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由国网电力四川凉山公司开发的“凉山州气象指数热力图”微信小程序,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州全域处于“无雨及小雨”状态。当前正值森林防火紧要期,对于雨少、风大的凉山州来说,森林草原防火进入关键时期。
记者在随国家森防指办公室督查工作组走访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冕宁县过程中,不断通过了解该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经验和成效,扩大自己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认知范围。该州始终以“凉山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常态化治理能力提升二十条措施”为指导,通过系统谋划,抓住“防、灭、治”关键环节,“三管齐下”全力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森林草原防灭火治理能力主要体现在防范能力、扑救能力、发现能力三方面。凉山州根据森林草原防灭火建设实际提升防范能力,主要体现在技术防范、制度防范层次上;扑救能力则包含“两点一哨”布局到位、州县乡村联动到位、预警防范到位、巡护覆盖激励到位等内容;发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于森林草原火患的发现及整改方面,以森林经营、生态护林、群防群治体系建设为主。
通过走访调查,可以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凉山四地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成效显示出,经过专项整治的洗礼后,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提升,火灾多发频发、扑火伤亡事故屡现的被动局面得到明显改变。
提升巡查效率、预警能力
“模型是等比例制作的,根据大屏幕上的监控提示,可以很快找到搜寻位置,了解山川地形、周边地貌情况。”木里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王志刚说。走进木里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可以看到一个巨型山地沙盘模型,上面整齐地插着各式标志提示牌,如标有“屋脚乡”“瓦厂镇”“雅砻江镇”等地名的黑色提示牌,标有“理塘河”“雅砻江”等河流名称的蓝色提示牌,甚至还摆放着望远镜、防火通道等微缩版提示模型。在该县综合指挥平台应用系统上,操作员打开位于克尔乡地区的视频监控,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森林、沟壑纵横的山脉。
和木里县山地多、高海拔情况不同,盐源县地形地貌呈现出四周高山峡谷、中部丘陵盆地的特征。在森林防火技术防范上,更加注重林草火情监测、全县不同领域监控集成。如盐源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就集成林草火情监测即报系统、野外林火智能监控系统、“两点一哨”视频监控系统、卡点人车抓拍系统、布控球视频系统等,实现各系统、各点位监控画面随时调看。
“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共设置了30套野外林火智能监控系统,可覆盖全县80%的林地。每个监测摄像头配备高清红外镜头,可通过热感应实时监控火情。”该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周德文说。
科技手段提升了森林火灾防范能力,为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凉山州森林防火的巡查效率和预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在增强群众防火意识方面,该州着力构建群防体系,通过深入开展“开学第一课”森林草原防灭火主题教育、组建“十户联保”联保组、选配防火组长开展防火讲座等形式,不断夯实当地森林防火基础。在记者随工作组辗转山路林间时,警示提示道旗、路边粉刷防火标语、停车休息区群众自发提示,都在提醒着记者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森林防火的重视。
集成多种灭火力量
“我们大队分为先遣组、后勤保障组、战斗组,主要以消防水车、小水泵、大水泵和移动水囊二次供水这几种方式开展防灭火演练。”木里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杨龙布说。5月3日,木里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开展灭火演练,该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按照县级预案,集结队伍前往木里县李子坪乡进行前置处理。
在演练现场,扑火人员明确分工,迅速完成消防水带连接铺设、水罐对接、消防水泵启动等一系列操作,对任务目标进行实际扑救。“从演练情况看,按照要求,从营地拉响警报开始3分钟以内集合完毕,10分钟以内出发到达指定地点,半个小时以内在指定地点完成作战准备开始扑救,达到了预期要求。”王志刚说。
事实上,随着该州在州县乡村灭火力量联动、预警巡护覆盖激励等方面的工作落实,建强县级森防指、地方专业扑火队、乡镇半专业扑火队伍、村级初期火情处置小组、巡山护林员队伍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探索经验。无论是盐源县树河片区专业扑火队还是西昌市大石板社区村级处置小组,都属于当地森林草原灭火力量中的重要一环,把众多灭火力量集合成一股综合力量并使其有序开展防灭火工作,成为该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常态化中的亮点。
推动火患治理到位
相较于“防”“灭”两方面能力建设,凉山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的“治”,主要体现在以发现能力为基础的生态护林、管住“三林”、管理火险区和风险点等工作上。
针对森林密度大、易燃树种占比高、可燃物载量大等因素带来的火灾隐患,该州积极尝试创新路径,推进绿色防火。以冕宁县为例,该县试点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采取森林抚育措施,推行林下种植,降低森林火灾隐患,促进林下经济发展,打造绿色防火新样板和林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我们还在探索如何把消防水罐利用起来。”凉山州人大副主任、冕宁县委书记马小宁说,“比如通过滴灌种植菌类、珠芽魔芋,或者把水罐进行串联之后进行鱼类养殖。探索多种方式,把水综合利用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
此外,针对“林边村、林缘户、林中人”管理问题,该州建立管理合账,实行责任包保。县级部门包保林边村,乡村干部职工包保林缘户、林中人。结合当地防火需求,该州组织各县市实体化“火警线”,做到“用火不离人、人走火灭”。
凉山州在防范能力、扑救能力、发现能力方面的提升只是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专项整治,该省解决了一批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问题。在走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各级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指挥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隐患治理,切实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整体水平的良好局面。考虑到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该省在森林草原防灭火方面仍需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常态化做好各项工作。本次森林草原防灭火督查采访告一段落,本报会长期关注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情况并持续报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