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栏: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防火动态>> 防火信息>> 正文

青山无一事 不忧风雨晴 大兴安岭森林防火事业发展回望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1日 来源:中国森林草原防火微信公众号

人们常常赞叹大兴安岭美丽独特,像是一幅四季变换色彩的天然画卷。可是人们不曾了解,这份美丽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

平均海拔573米,无霜期80天至110天,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两季高温、干燥的气候,835万公顷的防火面积,一系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叠加,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庞大的防火面积和苛刻的条件不足为惧,大兴安岭人在长期的森林防火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宣传基本靠吼,巡护基本靠走,扑火基本靠手”——这是曾经。

“监测预警精准化、指挥扑救协同化、通信传输实时化、管理工作规范化”——这是现在。

1966年—1987年平均灭火时间38小时14分——这是曾经。

依靠科技助力平均灭火时间3小时12分——这是现在。

连续6年未发生人为森林火灾、14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简短的数据背后是怎样艰辛的路程呢?

自国有林区改革以来,秉承“一片林、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理念,我区坚决贯彻应急管理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制定了“林地协同、联防联控、防扑一体”的森防工作机制。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与地方政府一道,全力构建林地“携手并肩、无缝对接、一体发力”的森防工作体系,实现了“1+1>2”的效能。

逐级落实的网格化管理责任,结合林长制的贯彻实施,自上而下形成“集团—林业局(保护区)—林场—网格员”逐层落实的“三级包保、四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压实林地双方的森林防火责任,抓好组织领导、宣传教育、火源管理、预警监测、指挥扑救、后勤保障等项工作,确保各项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林间、地块、人头。

雄兵在侧,处变不惊。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完善了防扑一体指挥体系,明确了火场指挥、兵力调动、信息发布等工作流程;制定了《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标准化建设方案》《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训练大纲》,组建了38支快速突击队、18支索降中队、12支以水灭火中队、12支机械化灭火中队,专业队伍整体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优化了47项航空消防业务工作标准化流程,建立地勤和飞行安全官制度,航空消防效率进一步提升。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与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院等单位合作,建成了集“预防管理、预警监测、指挥扑救、通信保障、实训演练”五大模块于一体的森林防火感知系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不断完善的特色森林防火制度体系,逐渐走出一条适合我区区情的森林防火道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实现了重大历史性转变。

“我在林业工作35年,亲身体会到防火工作的变化,以前用的是啥?都是铁锹和一号工具(用树枝绑成的灭火工具),现在的防火工具多好啊!各类防火专用车辆、防火通信设备、扑火机具。森林防火工作从人防为主向人防+物防+技防转变,实现了林火预防严、细、实,火情处置精、准、快。一代又一代防火人都把青春奉献在了这茫茫林海。”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森林防火办党委副书记、督查处处长回军峰感慨万千。

目前,正值秋季防火期,全区352座瞭望塔、745名瞭望员、14407名森林消防人员、18136件防火工具、94处外站、116处固定检查站、413处固定管护站正式投入防火“战斗”,筑牢秋季防火“安全屏障”。

巍巍兴安,青山不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60周年,全区森林防火工作经历了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兴安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守护着“绿色长城”,做到了不负青山不负林。

主办单位: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bm37000011

京ICP备05048792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