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辖落凫山、山顶公园、金牛山、张寨山,山体连绵起伏,进山路口多,人员流动性大,火源管控难度大,是全市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为构建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体系,平顶山市卫东区以“三化”联动为抓手,深挖潜能,提质增效,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墙”。
一、优化力量挤压最大动能
一是健全机制夯实救援体系。卫东区委区政府按照密切联动、信息互通、力量互补、资源共享的总体要求,出台《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细则》等文件,推进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以政府部门、企业队伍和民兵预备役为主,以社会力量为辅的救援体系,整合了辖区14支队伍,共400余人的救援力量,定期开展演练,下发训练大纲,做到有火共扑、无火共防。
二是统筹推进形成救援合力。加强与毗邻县区的交流协作,主动融入平顶山市北部山区森林防火救援体系,签订联防联控协议,织密交界处监管盲区,定期召开联防会议,建立火险信息共享、预警联动处置机制,开展区域性演练2次,参演200余人,初步形成了“目标同向、措施一体、联防联动”的工作格局,构建了“1+1>2”的联防效应。
三是实战实训提升救援能力。邀请国家消防救援局河南机动队伍教官团开展森林灭火技能授课,以“山林实地巡防+理论知识讲解+灭火器材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救援队员的灭火理论和技能水平。在实训中,救援队员深入了解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枪、油锯、消防水泵等装备操作规程和使用参数;在实战中,救援队员严格遵守森林火灾扑救安全“十个必须”等有关规定,树牢安全防范、科学扑火意识,不断推进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
二、深化联动释放最大潜能
一是压实源头防控责任。建立林地网格化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森林防火五级包保机制联动,将全区1867公顷林地按包保责任制划分为6个街道级网格、13个村级网格、180个村组网格,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人,把责任和压力传导到基层末梢。严格落实林地经营单位和承包人防控责任,签订防火安全防控责任书,以清单的形式把重点任务、要求和责任明确到具体人,做到责有人担、事有人管。
二是倡树宣传警示新风。结合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开展“当好守夜人、防火不打烊”最美护林员评选活动,利用平观新闻、卫东融媒等媒体平台、发布《森林防火安全倡议书》,采用现实案例精心制作宣传短视频、案例警示片等宣传教育资料20余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在重点林区、重点部门、高火险区域等设置宣传标语专栏80余块,曝光典型案例,加强知识普及和村规民约,营造浓厚氛围,提高社会各方面火灾防控认识水平,把烧荒、祭祀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起数降下来。
三是震慑违法违规行为。在防火紧要期,重点加强违规农事用火、祭祀用火、野外生活用火和未经审批的违法生产用火、施工作业用火等管控力度,建立奖励举报机制,组织应急、林业、消防、公安等部门开展打击森林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行为5起,处理3人因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以重拳出击,严查火案,形成震慑的高压态势。
三、强化保障激发最大能效
一是加强指挥联动保障。充分发挥区森防指牵头抓总作用,形成应急部门综合防、专业救,林业部门专业防、早期救,公安部门破火案、协助防和街道、村组参与巡护、普法宣传的工作格局。建立突发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实体化运行各工作组,压实应急就是应战的准备工作。建立专家储备制度,将辖区内具有20年救火经验的9名灭火救援专家,吸纳进入前方指挥部,让专业的人参与一线扑火,提供专业技术支撑。遇到重要节点、重要天气等情况,指挥部严格执行会商研判、预警响应、信息共享、督查检查等机制,全面落实各项火灾防控措施。
二是建立物资储备保障。建立区级、乡级、村级全链条物资保障机制,采取政府统筹、行业管理、企业自主、协议代储等办法,弥补基层物资装备短缺的问题。先后采购无人机2架、风力灭火机100台、二号工具800把、割灌机10台、防火头盔、防火服、头灯等装备100余套,优先为基层一线救援队伍配备,落实专人定期维护、保养,确保物资储得好、调得出、用得上。
三是完善科技智能保障。依托卫东区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建立北部山区森林防火监测平台,整合“蓝天卫士”“雪亮工程”等监控探头20余处,拟筹建高清监控设备40余处,运用智能化监测和无人机巡查,构建高频次、立体化的森林防火智能监测体系,实现“天空地”多维度监测预警,尽最大可能把最容易出事的区域、地段、方向、类型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预测准、研究透,抢先做好灭火行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