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间是我国传统的祭扫时段,也是历来春季森林草原防火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跟随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广州、珠海,实地采访当地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效。
在采访中,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共建有634个森林火险监测站,可实时监测森林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为森林火险的预测预报提供支撑。而通过遍布全省的3万余名护林员的日常巡护,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火情。
“广东是‘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林业大省。”广东省森防指副总指挥,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介绍,根据国家层面一类调查数据,广东森林覆盖率为53.03%,面积1.43亿亩,林木蓄积量5.84亿立方米。国有林场201个,森林公园617处,有森林防火任务的县级行政单位118个,其中80个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
陈俊光介绍,在人口稠密的经济大省广东,森林防灭火工作存在“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广东强调预防为先,在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广泛宣传引导,强化值班值守等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初步实现由“经验防火”到“科技防火”转变。
红星新闻记者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值班人员可随时调取“广东省森林防灭火指挥调度系统”。据介绍,该系统集火险预警、视频监控、火情监测、扑救指挥、调查评估、综合管理六大模块为一体,大幅提升森林防灭火预警监测综合管控能力,逐步构建起“空、天、地、人”四位一体的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体系。
所谓“空、天”是指林区高处视频监控和林火卫星监测。广东省林火卫星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接入省森林防灭火指挥平台有2492路视频监控,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设备,可以自动识别火情,及时报警,实现对森林全方位、无死角监控。而通过14颗多源卫星交叉监测,5-10分钟即可对全省进行一次全面扫描。
“地、人”则是指地面有森林火险综合因子监测站和护林员队伍。据介绍,目前广东省共建有634个森林火险监测站,可实时监测森林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为森林火险的预测预报提供支撑。而通过遍布广东省的3万余名护林员的日常巡护,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火情。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火灾防治管理处处长许亦鸣介绍,广东是全国林业北斗巡护终端示范应用数量最多、推进最快的试点省。全省3万余名护林员配备北斗巡护手持终端巡山护林,他们的实时定位信息、巡护轨迹信息可在系统中进行一键式调阅、实现一键式通讯。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祭祀及踏青旅游频繁、进山入林人员骤增从而导致火源增多,叠加春耕生产、造林备耕等,森林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
对此,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广东一方面严格农事用火、祭祀用火和林区施工用火管控,在主要进山路口设立临时森林防灭火检查站,组织镇村干部和护林员加强巡山护林,严查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品进山;另一方面加强值班值守,时刻做好应急准备。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钟友国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广东省森林防灭火指挥调度系统已接入3万余名护林员,所有多维监测到的火情信息,第一时间推送基层值班室和一线护林员进行快速早期处理,迅速核实以及派遣救援队伍,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融合指挥,有效缩短监测预警和到场扑救的时间,把火情控制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实现有火不成灾。同时,针对已经发生的火情,广东则要求“重兵出动,牛刀杀鸡”。
“原先接警后往往由乡镇、区县一级力量先扑救,发现救不了再一级级往上报告,耽搁了扑灭火的时机;现在一接警就是森林消防专业力量,主力部队出动,甚至装有吊桶的灭火飞机很快就过去了。”钟友国解释道。
“哪怕是主力部队出动后火情已经被处置,也可以当作一场练兵。”在钟友国看来,珠三角地区人员密集,产业集中,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用“牛刀杀鸡”是为确保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广东河湖众多,水源充沛,安全、高效、环保的“以水灭火”方式,正成为森林消防的主流。在广东,“以水灭火”正在不断推广,并逐渐发挥出其显著的防灭火优势。
红星新闻记者在珠海市香洲区了解到,为守护好全区6400多公顷的森林,除配备“以水灭火”车辆、装备外,在辖区主要山体建设了“引水上山”工程,构建森林消防通道和稠密的消防管网。
位于珠海香洲区的加林山与澳门仅一水之隔,在山顶可将“珠、澳”两地尽收眼底。记者在加林山实地走访看到,醒目的红色消防水管与山路一同蜿蜒而上,直达山巅。
香洲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郭南平介绍,目前全区各公园、山地步道已建消防管线总长度25公里、消防栓近500个。同时,各镇街结合辖区现有山路、水源和山体地貌情况,在部分区森林消防通道“主动脉”未覆盖的区域建设了管径为25毫米和40毫米的“毛细血管”式的小型消防管线,起到了有效的弥补和延伸作用。
郭南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以水灭火是最有效、最彻底、最安全的灭火方式,“引水上山”“以水灭火”不仅大幅提升森林火灾的扑救效率,还能在天气持续干旱、植被含水率低、干燥易燃的情况下,利用消防管线对周边山体进行喷淋,降低火灾风险,“防山火于未燃”。
据介绍,珠海按照每500亩林地建设1个高位水池,每5000亩林地配置1台超级小型水泵,每50000亩林地配备1台森林消防高压水车的要求,推进全市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主城区推进“引水上山”举措,目前铺设山体消防管网达100余公里。
在广东全省,森林火灾“以水灭火”、航空灭火等举措也在被大力推广。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广东省财政投入巨资购置9架航空救援直升机,目前已到位4架ka-32用于森林防灭火实战。推进“广清一体化森林防灭火应急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投入6420万元省级资金为34个重点县购置以水灭火装备,先后投入3.6亿元,在全省打造100支以水灭火队伍。
广东经济发达,区域内高压输配电线路众多,随着树木生长,不少树木触及了线路的安全范围,不仅威胁电力输配安全,还增加了森林火灾的风险。据介绍,仅广州市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长度约15900千米,60%以上位于林区,线路走廊任一处山火都将威胁线路安全运行。
对此,广东形成“林电牵手”常态化协作机制,从源头上加强高压输电线路跨越森林资源区段安全风险管理。
记者在广州市花都区的一条220kV的主干输电线路旁看到,该线路两旁长满了高大的桉树,线路通过区域下方正实施生物防火林带提升工程,通过伐除高风险树种和种植低矮阻燃树种,增强林区防火能力,同时确保输电线路安全。
广州供电局输电二所花都中心技术负责人叶翔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桉树的自然生长高度可达25米,顶端离输电线路非常近,容易引起放电,存在着线路跳闸、人员触电、引发火灾等多重风险。
“原先每两三年就要对高压输电线路下面的植被修剪一次,不仅对线路产生很大的运维和管理成本,而且还存在山火隐患。”叶翔说,通过矮化树种改造,可以有效消除山火隐患,保障森林、电网、人员安全。
花都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栋表述,“林电牵手”不仅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还通过种植柚子树、柿子树等,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增加林农收入,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除了开展隐患排查,广东注重把好森林防火“源头关”。据了解,近年来,进入森林特别防护期,广东全省122支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6550多人按照三分之一靠前驻防、三分之一机动巡护、三分之一集中备勤的原则,严阵以待;1452支镇村半专业队伍和1498个有林镇街护林员队伍近8万人全员在岗在位,国家消防救援局广东机动队伍500人靠前驻防到粤东、粤西和粤北等重点林区,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记者还获悉,广东今年共安排有10架航空消防直升机驻防,森林航空消防以150公里为覆盖半径,将直升机靠前在粤东、粤西、粤北重点林区驻防,一有火情,直升机到达火场应战的飞行时间不超过1小时,实现对全省的森林防火重点地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