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是山东省森林防火重点市之一,有山体1120余座,林地面积超过220万亩,林农、林城交错分布,重点林区周边人员密集,人为活动频繁,森林防火任务十分艰巨。为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威海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本市实际,以“两杜绝,一减少”(杜绝人员伤亡事故,杜绝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努力减少一般森林火灾)为总目标,“五个着眼”打基础,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着眼制度完善,以目标引领防火机制建立
全市立足于“防”,强化于“早”,紧拧防火责任链条,紧盯防火工作目标,紧扣四个机制抓落实。一是防控责任机制。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林长责任制,完善全市森林防火责任网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制要求,压紧压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经营单位主体和基层队伍管护“四级责任”,全面实行市包区市,区市包镇街,镇街包村、村干部包山头分级包保责任制。二是联防联控机制。召开跨市域及跨县域联防联控工作会议,签订合作协议,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做好边界火灾预防工作;召开重点林区联防联控现场会,明确相关区市、镇街联防联控责任;公安、应急、林业、消防、气象等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信息共享,多区域、多部门协同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三是督导检查机制。狠抓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监管,重点时段组织督导,检查卡口值班值守和人员巡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对全市42个重点镇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督导评估,指出问题,排出名次。四是森林防火法治机制。市政府发布《关于严禁在林区野外用火的通告》,进一步提升全民森林防火责任和意识。2024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将对《威海市森林防火规定》进行审议。届时,将为全市森林防火提供法治保障。
二、着眼基础建设,以需求促进防救能力提升
按照打造空地一体水灭火体系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聚焦建强队伍,配齐装备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救能力。一是队伍建设方面。市政府印发《威海市三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规划》,按照市级100人,县级50人、镇(街)25人的标准组建了市、县、镇三级森林消防专业队伍89支共计2361人,其中9支专业队伍共计400余人,30岁以下队员占比90%。市、县两级先后投入资金5000余万,为9支专业队高标准建成独立营房。二是装备配备方面。按照山东省《森林消防车辆装备配备标准》,结合水灭火体系建设,全市投入资金1亿多元为三级队伍配备森林消防车93辆,水罐车104辆,水泵586台,水带21.8万米,形成以水灭火装备为主、风力灭火装备为辅的装备配置。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出台《威海市森林防火总体规划》(2018-2025)《威海市森林防火标准体系》,市级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资金奖补。2023年,撬动投入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039万元,全市已建成6米宽防火通道220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2.45米/公顷;建成林内水源地2369处,铺设引水上山管道12公里;建成标准停机坪11处,确定应急起降点16处,以水灭火和航空救援效率大幅提升。
三、着眼监测预警,以科技支撑火情快速报送
加快推进森林防火数字化建设,提升“技防”水平,充分运用卫星遥感、飞机巡护、视频监控、高点瞭望和地面巡查等手段,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预警体系。天上,通过慧眼卫星监测平台,每10分钟一次全市范围内无死角、全覆盖火点监测,不间断获取热点信息,实时监控重点林区火情。空中,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连续5轮防火期派遣M-171直升机驻防,防火期对全市林区进行全覆盖巡逻巡护;应急系统自购无人机62架,统筹相关部门无人机17架,购买服务无人机6架,高火险天气利用无人机对重点林区巡查监控。地面,建成254处智能报警高点监控,1870处低点无人值守卡口智能监控,对林区24小时监控,监控率达到95%;发动镇街1933名森林消防队员、4500名护林员巡逻值守,发现火情第一时间报告。各路预警信息通过威海市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指挥调度平台,实时推送相关部门、队伍和人员。
四、着眼预案管理,以问题引导预案深度编修
针对森林火灾处置过程中暴露出预案操作性不强,尤其是镇街预案不细,村级方案职责不清等问题,按照“标准统一、格式规范、内容简洁、易于掌握、便于操作、有效管用”的原则,细化深化预案编修。一是预案编制标准化。编制《镇(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指南》,指导分级编制市、县、镇三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三级预案合理定位,相互衔接,形成立体预案体系。二是预案延伸点位化。对全市28个重点山系,科学制定“一山一策”方案。针对每座重点山系制定森林防灭火向导图和救援方案,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山火扑救流程等各个环节,将周边企业应急队伍、护林员以及志愿者等纳入一山一策救援力量。对124个重点林区、163个一般林区全部制作三维地图,编制全景预案,建立“一点一档”,统一编号、标注类型、制定措施,实行“一山一图一案一册”管理。三是预案操作精细化。以应急预案为基础,紧扣实战需要,编制《威海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现场指挥“一张图”,指导7个区市、72个镇街、1444个村居完成操作手册编制。手册明确指挥部构成、职责、任务、人员配备标准及联系方式,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实现挂图作战。四是预案演练实战化。按照预案操作手册内容,在全市范围逐级开展不预先设定演练时间地点、不明确演练脚本的“双盲”演练。2023年,全市各级共组织开展森林火灾“双盲”演练300余次,有效提升各级应急指挥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五、着眼应急准备,以任务驱动救援模式创新
坚持任务牵引,目标导向,破解队伍配合不密切、指挥联络不畅通、夜间侦察能力弱等难题,建立反应迅速、决策科学、指挥高效、扑救安全的救援新模式。一是快调重兵,牛刀杀鸡。按照接报即响应的原则,接报火情信息后,立即以“重兵投入,小火大打”的用兵方式,以及同时应对两场森林火灾的标准,一次调动全市各专业队伍1/2力量,第一时间申请驻防直升机参与扑救,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处置,实现“打早,打小,打了”。二是创新模式,专业指挥。投入300余万元,建设现场可视化影像传输、全域三维地图指挥、火线侦察画面与指挥地图实时互融显示、一线扑救队伍指挥通讯等“四个模块”,开发侦察画面与地图实时融合和可视化对讲“两个平台”,组建夜航大队和中队,配备最新氢动力DT30N无人机及各类星光夜视无人机镜头,攻克夜间侦察能力不足、火线和队伍定位不准等难题,具备了可视化指挥能力。三是固化队伍,分区负责。将全市9支专业队伍分成5组,各配备1名处级领导,负责进行现场指挥和协调。日常拉动时,各队伍按照分组配合训练,做到将知兵,兵知将。发生险情时,各分管领导指挥各组按照火场实际情况和指挥部命令,分片区集结队伍,全力开展扑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