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全保障,也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福建省南安市森林面积158万亩,森林蓄积量513.5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2.7%。近年来,南安市公安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深化“林长+警长”工作机制为基础,总结历年森林防火工作经验,不断健全完善与林长制责任体系相适应的森林资源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保护南安市森林资源。
一、吹响治理“前哨”,打造专业管护队伍。一是集成增效。采取“乡聘、站管、县监督”的管理制度,深化“林长+警长”工作机制,修订印发《南安市森林(生态)义警管理办法》,将全市187名森林资源管护员和各派出所辅警作为森林(生态)义警,共同开展森林防火巡山护林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野外违规用火和放火、失火烧山行为,全力维护辖区和谐稳定。二是科学巡护。通过福建省林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巡护平台,科学划分管护责任片区,对每个管护员的巡护轨迹、出勤路线及行驶里程等巡护情况进行定位和统计查询,同时,管护员通过手持终端“福建巡护”APP记录巡护日志,随时记录、报告突发事件并进行数据上传。今年来,全市月均巡护总里程9.1万公里,月巡护率、巡护任务完成率100%。三是动态监管。将巡护工作纳入全市森林资源管护员绩效资金季度考评细则,在原有森林管护资金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福利待遇,对管护员巡护工作开展常态化监督,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季度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管护员工资绩效挂钩,切实调动每一位管护员的管护积极性,实现以考核促成效、以考核促尽责。
二、锻造防御“中枢”,形成长效运行机制。一是创新林电协同合作模式。整合全市林电资源,与林业部门、电力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享输电线路智能监控设备,对林地内电力走廊、铁路沿线、林区边缘等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由电力部门投入200多万元建设162个输电线路智能监控点,对监测内产生的火情自动发出提醒警报,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处理。同时将涉及村(居)的管护员纳入电力线路巡护员双重管理,电力公司每年额外支付巡护补贴18.48万元,充分调动管护员的巡护积极性,有效保护南安电力走廊和沿线森林资源安全。二是构建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林长制工作考核,协助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下发《南安市违规野外用火及森林火灾案件协同调查处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乡镇(街道)、应急、林业、公安等部门联动防护工作机制,全链条抓好隐患排查、防火宣传等工作,构建齐抓共管格局。三是完善智慧赋能体系建设。加强“空地一体”巡逻防护,推动市里投入166.27万元采购26台无人机,每乡镇(街道)配备一台,培训无人机驾驶员40人,设定森林资源安全巡护航线397条,实现空中的机动、精准巡护。今年来,派出无人机巡护、监测150架次110小时。设立重点区域瞭望台,配备高倍望远镜等设备,进行24小时监控。全面启动全市19个高空鹰眼,红外线热点监控自动将信息报送至管护员手机终端,实现靶向防范打击。
三、激活基层“末梢”,加强重点人群管理。一是“权责清单”强实效。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四级”包保责任制,真正把森林防火责任落到山头、落到地头、落到人头。片区管护员每日一走访,高频次、多手段向重点人群及其监护人宣传森林防火有关要求;村干部每周一走访,落实一名监管人员对重点人员进行一对一严格管控;镇责任部门每月一走访,监督一对一管控措施执行情况,督促并指导其监护人加强看护;包片领导日常随机走访,实地了解精神障碍人员近期精神状况,必要时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全力保障林区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二是“底数清晰”狠排查。各基层派出所联合乡镇(街道)林业站、综治办、卫生院、村委会等相关部门,以村为单位,对辖区范围内重点人群重新梳理,按照在册名单,进村入户,做好摸底核查、登记更新、监测监管。三是“乡音乡情”微宣传。以专职管护员为抓手,利用网格化管理,建立微信网格群187个,将林区边缘农户、农田耕作户、挖掘机驾驶员、经营林地承包者、寺庙管理人员、林区养殖场场主、林地承包者、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监护人等全部纳入微信群,采用汉语+闽南语“双语”在群里发布提示通知,方便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及时获悉消息,实现社情传达零距离、信息线索零遗漏、沟通交流零障碍、管控互动零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