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栏: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防火动态>> 防火信息>> 正文

“建管养”一体推进 技防物防同建设

作者:李佩达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6日 来源:

“目前,我们已经把30万吨水送上山,在各路口安装了1617套监控系统,在各进山入林卡口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近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冕宁县委书记马小宁说。冕宁县按照锁村、锁林、锁路口、锁风险点、锁重点人员“五锁”原则推进林区智能监控安装,并组建无人机空中巡护中队,对8个片区实行靠前驻防巡护,做到全方位监测预警,开展空中宣传、巡护、监管,形成立体化监测预警体系。

这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技防物防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州大力开展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数字化应急预案体系,接入高分卫星和火情监测即报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利用高精度三维地图搭建“无人机+林区监控+单兵装备+移动APP”实时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一站式、一键式”应急响应。近年来,该州积极推动专项整治向常态化长效治理迈进,以“建管养”形式一体推进辖区重点林区、无人区、雷击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辖区灭火队伍配齐装备设备,以实际行动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

看得见、能指挥、能追查、能调查

在该州盐源县综合指挥中心,一块56平方米的显示大屏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数据图,包括气象、风向、动态火情监测、高位摄像头自动巡视画面等。这是该县开发的森林防火指挥系统。综合指挥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紧盯显示大屏,不时与原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该系统已接入全县林区的28个高位探头和135个森林卡口人脸识别摄像头。同时,我们还把辖区安全生产重点企业、林边企业数据接入该系统,做到能看见、能指挥、能追查、能调查。”该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陈晓冬说,“近期还要把卫星监测数据、雷达监测数据、防汛防震综合监测数据、气象综合数据、国网电力综合数据全部接入该系统,实现全辖区全时段全天候监控。”

根据《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关于分区分级常态化抓好森林草原火险精准防控工作的通知》,该县属于凉山彝族自治州6个高火险县(市)之一。结合辖区山形地貌、林草分布等因素及地质灾害防治、防汛防震工作实际需求,该县从压实各行业主体责任、避免多头指挥角度出发,投入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综合指挥中心建设,通过成立工作专班的形式,对辖区防火、防汛、交通、安全生产等进行综合指挥,致力于开展关键性决策、链条型处置、阶段性入驻等工作。

“综合指挥中心历时8个月完成建设,包括建设数字化指挥一体化调度系统,涉及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生产、防汛防地灾、交通管理、重点企业综合管理等。”该县副县长罗洪珊瑚说。随着基础建设工作做实做细,该县在“水路网”“卡点网”“监控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瞄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短板弱项,统筹规划防火通道、消防蓄水池、直升机停机坪与取水点等基础设施项目。“森林草原防灭火系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点,借助该系统可快速查询取水点、防火通道、扑火队伍、物资储备库等信息,为应急指挥决策与应急处置提供大数据分析。”罗洪珊瑚表示。

区别于盐源县的森林防火指挥系统,该州西昌市红星瞭望塔的“森林眼”瞭望设备、森林防火监测与预警系统,则是集成了辖区大部分监控探头,类似于电子高倍率望远镜。红星瞭望塔守护着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飞机播种林区,是红星林场片区的防火瞭望监测中心,对周边6乡2镇1区的林区防火、资源保护发挥着重要的监测作用。

“哪里有疑问就开启高倍分析模式查看,比如这个烟点就是炊烟。如遇不确定烟点,可以用对讲机联系烟点位置所在的村组,请求村组派人到现场查验。”该瞭望塔工作人员黎志江说。

以上只是该州在基础设施和物防技术建设方面的几个片段,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包括增强处置力量、群防群治力量,也包括增强基础设施支撑力量。从四川省层面来说,自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进入常态化以来,该省积极推动防灭火道路、隔离带、直升机停机坪、消防蓄水池建设,从大方向、制度上给予地方建设支持。从凉山彝族自治州层面来讲,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至目前,该州共建成简易防火通道4.9万公里,蓄水设施6.2万个,林区可蓄水量达154万立方米,该州各级队伍配备消防水罐车650辆、高压接力水泵5260台、单兵装备5.35万套。

山山有路、村村相通、区域互联

“重要林区、重点山头都修建了直升机停机坪和消防蓄水池,基本形成‘山山有路、村村相通、区域互联’的防火道路网。”西昌市应急管理局专职副指挥长刘建国坐在直升机里,一边指着泸山风景区,一边按着隔音耳机说,“这架直升机也是市里单独拨款租用的,在每年防火期都会每日开展巡查。”

据了解,一般两三个消防蓄水池组成1个消防蓄水池群,在泸山风景区有90多个消防蓄水池群。在技防物防工程方面,西昌市开展了迁人下山、电网下地、修路上山、引水上山、造林上山、技防上山、山海共治等一系列工程。每项工程由多个具体建设项目组成,比如技防上山工程,就包括建设瞭望塔、森林防火预警监测分中心、雨量监测站、气象监测站、视频监控点位等。

从泸山17号消防蓄水池群右拐上山,就是蔡家沟和响水沟,这也是一条通往泸山雷击火检测中心站的路线。该自动监测站使用太阳能供电,建在泸山海拔1780米处,安装有火险自动监测站、全波形三维闪电定位仪、长基线雷电电磁脉冲探测仪三类设备,全部采用太阳能供电和4G信号传输,可实现对不同雷电指标、可燃物指标、气象指标实时监测。

“上面有太阳能板、摄像头、天线、气象风向测试工具,每隔1小时,监测站就会把3公里范围内的信息传输到省综合指挥部,省综合指挥部会把相关信息传输到气象部门。”从北京来此援建的1名项目工程师说。该监测站已成为集气象、火险、可燃物监测和雷电探测于一体的科研示范应用基地。

森林雷击火的发生与雷电、气候、可燃物、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多位于偏远林区,存在监测发现难、精准定位难、扑救处置难、影响破坏大等特点。雷击火监测、预警和防控属于世界性难题。针对横断山脉地区雷击火频发这一实际,该省从建立雷击火防范机制、雷击火设备应用等方面发力,如木里县克尔乡占占沟前置驻防点就承担着覆盖山林雷击火初发火灾扑救职责。由国家林草局和中国林科院直接指导,四川省林草局和凉山州林草局着力落实的森林雷击火感知系统项目则是防范雷击火的重要手段。该项目旗下有2个火险自动监测站,可对雷击火相关气象要素进行高精度、多要素综合监测和预报,为雷击火预警提供关键参数,泸山雷击火监测中心站便是其中之一。

此外,该州还打造出很多单兵装备用于解决实际防灭火需求。“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发了州县两级监控系统和巡山护林员火情监测即报系统手机软件,每个护林员的手机都安装了。县里应用了布控球,在火场一线、勘查现场都可以使用。布控球会自动连接卫星进行数据传输,画面直传指挥系统。”盐源县树河镇海子坪村驻村辅警长吴晓斌说。

既要守住青山绿水,又要发展林下经济

森林草原防灭火是全社会的责任,该州着重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经营单位和个人主体责任。各经营企业积极推动技术革新、成果创新,助力更好地落实主体责任。

“红外测温仪和无人机飞巡已全线投入使用,比如设备状态、温度,都可以侦测到。” 国网凉山公司安宁分公司总经理卫亮亮指着图样说,“比如这个导线有没有断股、螺丝有没有松动,都可以看到。”在巡护措施更新的基础上,该分公司充分发挥高位电杆及供电优势,对输电设备进行24小时监控。系统监控每隔15分钟会自动抓拍并与正常图像对比,一旦发现异常,会自动提示报警。

“绿色防火非常重要,我们的设备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还在电杆顶端安装了气象装置,通过和气象部门合作,开发出‘凉山州气象指数热力图’,可实时显示风速、风向、雨量,对监控输电设备状态提供了极大帮助。”卫亮亮说。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是一项需要一以贯之的工作,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在防灭火工作进入常态化后,怎样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蹚出一条既能管好青山又能造福社会的绿色防火路子,成为一道新的考题,要求既要守住青山绿水,又要发展林下经济。“我们县最低海拔1320米,最高海拔5200米,生物多样性比较好。在后续的森林防灭火工作中,我们计划把云南松和杂灌慢慢替换掉。”马小宁说,“比如在云南松、华山松集中连片地区适时开展以间伐、抚育、林相优化等为主的森林经营,在坡地上改种油橄榄。”

该州印发的《关于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长效机制的二十条措施》明确,加强森林经营,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政策性贷款项目,开展易燃树种改造和生物隔离带营建。“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地区气候土壤特征,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以冕宁为例,可以在林下种植刺梨、茯苓等,依托绿色防火带发展林下养种产业,利用消防蓄水池群发展林下渔业,根据生态承载力,在林下放养禽畜。”马小宁说。

记者手记

在西昌、木里、盐源、冕宁四地采访过程中,可以看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推动落实补短板、堵漏洞、建机制等工作的成效,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资金投入和当地面临的财政压力。通过防火通道、消防蓄水池、瞭望哨建设,能看到当地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但结合林边户、林缘户分布情况来看,仍存在林边户占道搭建房屋、生产资料管理不当等问题。以记者走访的林边户为例,村庄道路被临街住户占用,导致消防车辆难以通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林边户、林缘户、林中人的安全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同时需要加强林区用火监管。近年来,四川省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方面投入甚多,无论是机制、力量、群防群治方面,还是物防、技防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指挥体系和防灭体系相对完备,扑火力量比较强大,群众防火安全意识逐渐牢固,成效也颇为显著。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源头风险隐患较为突出、灾害防范应对水平有待提升、救援力量体系不够健全、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破解难题需要广谋良策、广聚共识,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主办单位: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bm37000011

京ICP备05048792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