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栏: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信息公开>> 标题新闻>> 正文

国新办举行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发布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9日 来源:应急管理部网站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1月8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副部长宋元明,党委委员、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森林消防局副局长、火灾防治管理司司长彭小国,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日益完善,能力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正在加快推进。今天我们请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先生,副部长宋元明先生,党委委员、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先生,森林消防局副局长、火灾防治管理司司长彭小国先生,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女士。

下面,请周学文先生介绍情况。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应急管理部和黄明部长,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应急管理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前的1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明确提出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指引这支全新的人民队伍举旗定向、踏上征程。

三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应急管理部门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边改革、边应急、边建设,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大战大考奋勇担当,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保持了安全形势的总体平稳,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进机构改革,基本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整合了11个部门的13项职能,包括5个国家议事协调机构,涉及2支部队近20万武警官兵转制,改革难度大、任务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应急管理部党委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举措,顺利完成了机构组建、职能融合、人员转隶,理顺了应急管理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实现了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的转变,达到了“1+12”的预期效果。期间,还组建国家矿山安监局,加强危化品监管机构和力量建设,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消防执法改革,完善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探索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二是发挥综合统筹优势,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应急能力水平。一方面,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和综合优势,牵头建立健全风险研判、信息共享、协同处置、恢复重建等全过程跨部门联动机制,最大限度汇聚各方力量,解决了过去资源分散、各管一摊等突出问题,提高了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防抗救一体化工作合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成部、省、市、县四级贯通的应急指挥信息网,搭建应急物资全程监管溯源平台,构建应急管理“一张图”、大数据平台和卫星监测系统,实现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煤矿等全面联网监测,灾害事故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高,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体系基本建立,应急力量分布和统筹调动科学顺畅,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时刻保持应急状态,有力有序有效应对重大灾害事故。把“时刻准备着”作为自觉追求,建立“守夜人”机制,全系统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50多万名干部职工和消防救援指战员时刻保持应急状态,从灾情速报、力量预置、物资储备、装备优化等方面强化应急准备,随时应对各类突如其来的灾害事故。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累计组织830次应急会商,启动246次应急响应,先后派出603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有效应对处置了河南郑州特大暴雨、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连续地震、2020年全国严重汛情、西藏林芝森林火灾、贵州水城山体滑坡、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山东寿光洪涝灾害,以及河北沧州油罐爆燃、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福建泉州酒店坍塌、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等一系列重特大灾害事故。

四是标本兼治破解难题,持续夯实应急管理发展基础。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应急管理的基本盘、基本面,坚持每周会商安全生产工作。牵头开展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和四川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督导,以及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以点带面提升全国安全防范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实施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对九个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建设,修订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推动在刑法修正案中增加危险作业罪等罪名,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安全生产、消防救援、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3大类标准体系,推动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实施企业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2020年培训了786.8万人次。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建成近100万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五是对标全灾种大应急,全面建强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坚持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定位,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强化战斗力标准,加速转型升级,新组建了水域、山岳、地震、空勤、抗洪、化工等专业队3000余支,救援能力明显增强、行动效率明显提高、救援效果明显提升。建设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建成地震、矿山、危化品、隧道施工、工程抢险、航空救援等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近1002万余人;地方政府建有专业力量约3.4万支134万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82020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应急管理部建部前三年分别下降了26.9%27.6%,其中重大事故下降41.9%39.7%,特别重大事故下降66.7%77.1%,全国已连续25个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也就是没有发生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此前我们国家历史上最长是连续11个月没有发生,这次也是打破了历史记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比建部前三年分别下降41.5%65.0%10.6%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才刚刚起步,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相比,我们还有不少短板弱项,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以解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急管理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改革发展,全力防控重大风险,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安全环境!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陈文俊:

谢谢周学文副部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前请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南方都市报记者:

20181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致训词,能否介绍三年来这支队伍的建设发展情况?在提升应急救援水平、推进能力现代化方面接下来有哪些考虑和安排?谢谢。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

谢谢你的提问,今天是记者节,首先祝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三年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作为统领队伍建设发展的“魂”和“纲”,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决策部署,边转制、边应急、边建设,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出台落地29个配套的改革政策制度,新旧体制有效衔接,工作实现平稳过渡,队伍全面转型升级,保持了有生力量,提升了战斗力,扛起了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重要职责,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新路子。

一是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坚持党对消防救援队伍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政治建队的根本方针,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教育引导广大消防救援指战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打牢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思想根基。三年来,全队伍共有595个集体和859名个人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表彰,涌现出了“时代楷模”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北疆楷模”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奇乾中队、“中国消防忠诚卫士”陈陆和应急管理系统一级英模蔡瑞、侯正超、李隆等重大典型。

二是锤炼纪律严明的过硬作风。坚持纪律部队建设标准,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实行严肃的纪律、严密的组织,继续保持24小时驻勤备战。我们坚持依法从严治队,充分吸收现役制和职业制两方面的优势,制定出台18个规章,规范队伍执勤、训练、工作、生活的秩序,构建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系。广大消防救援指战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有警必出、闻警即动,始终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全新“火焰蓝”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三是锻造赴汤蹈火的专业本领。针对应急救援职责大幅拓展,加快队伍转型升级、提质强能,布点组建地震、水域、山岳等专业队伍,增配各类消防车辆6500余辆、专业装备器材190.8万余件套,全队伍持续开展全员岗位练兵,举办比武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力量前置预置、扁平化指挥等救援机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广大消防救援指战员时刻保持战斗状态,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有效应对处置了江苏响水“3·21”爆炸、青海玛多7.4级地震、四川冕宁“4·20”森林火灾、河北沧州“5·31”石化火灾、贵州水城“7·23”山体滑坡、河南“7·20”暴雨洪涝等一系列重特大灾害事故。

四是践行竭诚为民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置于突出位置,坚决落实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建立健全“互联网+监管”的执法机制,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降低火灾事故风险,持续净化消防安全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三年来,共检查各类单位场所2466万余家次,消除各类隐患3442万处,为受灾群众安置点提供消防安全服务2万余次;共接警出动507.4万次,营救被困人员50余万人,疏散遇险群众150.2万人。

面对党和人民的新期盼、新要求,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为指引,在应急管理部党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对标职责使命和时代要求,全方位建强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加密消防救援站点、优化专业力量布局,打造国家尖刀和拳头力量,加强区域机动和航空救援力量建设,强化装备物资的储配,全面提升各类灾害事故的专业处置水平和综合救援能力。广大消防救援指战员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练就过硬本领,坚守铁的纪律,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奋斗。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今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洪涝灾害,一些地方还遭遇了罕见的秋雨秋汛,马上就要入冬了,请问受灾群众的救灾救助情况如何?今年的冬春救助有没有一些特殊的安排?谢谢。

周学文:

你刚才提到今年我们国家洪涝灾害的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雨水分布总体上是北多南少,北方降雨多,洪涝灾害重。今年夏天主要多雨期出现在北方,像河南、山西、黑龙江、陕西等省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二是秋汛历史罕见。入秋以来,长江上游和汉江、黄河中下游、海河南系等多个流域发生秋汛。1-10月,洪涝灾害共造成5890万人次受灾,590人死亡失踪,351.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0.3万间房屋倒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406亿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灾人次下降了12.9%,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上升了9.7%,紧急转移安置人次下降了8.5%,倒塌房屋数量上升了25.3%,直接经济损失上升了12.3%。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今年的洪涝灾害和往年比是比较严重的。目前,河南、山西、陕西这些省还有部分的受灾群众因为房屋倒塌处于过渡安置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对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切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特别是要关心和帮助那些因灾陷入困境的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证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有序组织开展了救灾救助工作。

一是迅速开展应急救助,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今年以来,应急管理部先后针对各地洪涝灾害启动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11次,对河南洪涝灾害的响应提升到二级。会同财政部累计下达了21.8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拨35万件中央生活类救灾物资,保障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的需要。我们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入到各地灾区指导帮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受灾群众都实现了“五有”目标,也就是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的临时住所、有病能够及时得到医治,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

二是抢抓时间,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应急管理部出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25万人次参与了各地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共营救疏散转移群众20多万人,并积极协助地方做好排涝、清淤、消毒等,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国家减灾委的统筹指导和相关成员单位的有力支持下,各个受灾地区抓紧开展基础设施的抢修保通工作,并且做好受损房屋的安全鉴定、防疫消杀、秋粮抢收等工作。同时,抓紧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前谋划倒损民房恢复重建,部分具备条件的省明确在春节前全面完成倒房重建目标,正在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早日入住新居。

 

三是精心部署做好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应急管理部和财政部9月底就提前安排部署了受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考虑到今年秋汛的影响,我们及时要求督促地方把秋汛受灾群众纳入到冬春救助范围,给予资金和物资帮扶救助,积极协调解决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同时,指导受灾地区应急管理部门加强与乡村振兴和民政部门的协调联动,及时启动救助帮扶机制,切实防范因灾致贫、返贫,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目前,应急管理部正会同财政部测算安排中央冬春救灾资金,我们将会给予今年洪涝重灾省份一定的倾斜支持,并已于近日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这次寒潮来临以前,向部分省调拨23.7万件棉被和棉大衣等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当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煤炭保供压力比较大,部分地区拉闸限电,请问这些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防止因此导致的事故发生?谢谢。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

您提到的这些情况确实对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必然导致下游企业成本增加、经营困难,企业在经营压力加大情况下就可能减少安全投入力度。二是在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保供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一些煤矿短期内可能会大范围、大幅度地抢产量,也可能出现一些降低安全条件、放松监管的情况。价格高,还可能引发一些准备关闭的煤矿还要搞一次“最后的疯狂”,乃至于一些已经关闭的煤矿也可能出现“死灰复燃”的情况。三是限电措施可能冲击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大家知道石化、钢铁、危化品、煤矿都是连续作业的企业,一旦停电以后危害很大。同时,一些企业的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会造成影响,停停开开,一旦停电过后还会补偿性地生产,再把损失补回来,又造成新的超能力生产,这些都是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

可以说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三期”叠加。一是年底事故高发期、二是能源保供高峰期、三是灾害天气多发期。大家看近期东北、华北下大雪,极端天气频发。针对这些风险挑战,我们始终如履薄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督促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持续加强督导检查。我们在每周会商研判,定期视频调度的基础上,近期组织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成立了9个工作组,对18个省份开展安全生产明查暗访,聚焦矿山、化工、冶金有色这些重点行业领域,进一步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了5个燃气安全检查组到5个重点地区开展检查。

二是推动加强煤矿安全增产保供措施。我们国家矿山安监局的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10个煤矿灾害严重地区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具有增产潜力的煤矿尽快释放产能,在保供的同时也要加大对违法违规煤矿的打击力度。这样做既为能源保供工作保驾护航,也能够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三是督促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限电方案,实施有序限电,推动有关部门和企业制定落实停电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严防停电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四是各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强化预防检查和安全技术服务。全国1263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约有69000人,这些队伍提前预置力量进入企业做安全技术服务,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应急管理工作一直深受社会高度关注,2018年机构改革之后专门组建了应急管理部,请问与机构改革前相比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发生哪些变化?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

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坚决贯彻党中央改革决策,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在这个过程中,应急管理工作发生了明显变化,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现了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管理。事前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事中快速调度、协同应对,事后及时总结评估改进。以防汛救灾为例,应急、水利、气象、自然资源这些部门加强联合会商,必要的时候派出联合工作组,全过程指导相关地方开展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人员转移避险、抢险救援、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各个环节有序衔接。

二是实现了全灾种大应急统筹应对。统筹各类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应对工作,而不是各管各的灾。比如,2018年金沙江、雅鲁藏布江连续发生4次由于冰雪融化导致地质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当时淹没了上游村庄,威胁下游的水电站和基础设施,危及下游城乡居民的安全。而且,这个灾害涉及四川、西藏、云南等多个省份和水利、气象、自然资源、交通、能源等多个部门,是一个典型的跨省域复合型灾害。当时,应急管理部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相关省区,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应对、联合处置,有效化解了风险。

三是实现了应急力量的优化整合。消防救援队伍作为综合性应急力量,不仅承担消防工作和森林灭火,还承担着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任务,扛起了全灾种综合救援职责;同时,消防救援队伍还与地方专业应急队伍、社会救援力量形成共训共练、联合救援的工作机制,重大灾害时与解放军、武警部队联合行动,形成了应急救援的整体优势。

四是实现了救援行动更加有力高效。坚持常态救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结合,平时刻不容缓的强化应急准备,关键时候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和物资,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和重大险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而且在救援行动中实行统一指挥和扁平化指挥,有效提高了救援行动效率。

新时代应急事业才刚刚起步,我们将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推进应急管理理念变革、制度变革和管理方式变革,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谢谢。

南方周末记者:

能否介绍一下当前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形势?近年来,极端天气逐年多发,请问这对我国防灾救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哪些挑战?以及应急管理部有哪些应对措施?谢谢。

周学文: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主要体现在灾害的种类多、分布的地域广、发生的频率非常高、造成的损失重。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从本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大约3亿人次受灾,平均一年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亿元。1-10月,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了1.06亿人次受灾,855人死亡失踪,58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1.3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的受灾面积1194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212亿元。跟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今年受灾人次下降29.1%,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下降10.4%,倒塌房屋数量上升了8.1%,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了9.0%

正如您刚才所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们国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今年以来,像江苏南通的龙卷风、河南郑州的特大暴雨、湖北随州的特大暴雨等这些极端天气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虽然发生的概率小,但是致灾强度大、灾害后果重,给我们防范应对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挑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精准预报很难。目前,这仍然是世界性难题。二是突发性强,时间、地点随机性大,龙卷风、短时强降雨这些极端天气发生过程往往只有几分钟、几个小时。三是灾害链条长。极端强降雨往往引发严重的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生产安全事故等各类次生衍生灾害。这次郑州特大暴雨引发了山洪、城市内涝,内涝倒灌地铁、隧道,还引发工厂爆炸事故等。四是处置要求高。灾害涉及的部门多,防范应对工作时间紧、环节多、难度大。

针对这些问题,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坚持综合施策、系统应对,我们组织各地主要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突出强化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急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培训,用典型的案例来施教,提高领导干部对极端天气的多发性、危害性的认识,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突出强化预报预警。我们坚持“预”字当头,关口前移,遇到这种极端的天气过程,加密监测预报,加强联合会商,滚动研判灾害性天气发展态势。建立点对点预警叫应机制,及时提醒相关地方政府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灾避险准备。

三是突出强化预案可操作性。我们正在全面开展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工作,在相关预案中建立健全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的联动机制,量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启动标准,细化实化极端天气防范应对措施,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要突出强化统一指挥。加强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一领导,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防灾减灾救灾的主体责任。在极端天气的应对过程中,地方党委政府充分发挥领导指挥和统筹协调作用,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防灾抗灾。

五是突出强化力量预置。在风险研判基础上,我们指导督促相关地方在一些可能出险的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领域提前预置抢险力量和物资装备,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六是突出强化社会动员。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深入浅出解读一些典型案例,推动防灾减灾知识进教材、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切实增强群众的风险意识和避灾避险的能力,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秋冬季是森林草原火灾多发季节,请问今年总体形势怎么样?另外,在提升火灾的防控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谢谢。

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局长、火灾防治管理司司长彭小国:

谢谢记者朋友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关心关注。确实,每年秋冬季都是我国森林草原火灾多发的季节,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森林草原火灾正在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同样面临着十分严峻复杂的考验。综合分析认为,今年秋冬季我国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前期总体接近常年,但进入冬季以后华中、华南、西南部分地区的火险等级较高,其中华南、西南的局部地区火险等级高,西南地区局部时段可能出现极高火险等级,不排除极端天气与多种因素耦合引发大火。当前,全国共27个省份处在防火期,同时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已进入测试赛阶段并日益临近正式赛期,森林草原火灾的防控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

国家森防指和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防控工作来讲,首先牢固树立“两个至上”理念,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防灭火工作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平安中国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统筹谋划、一体部署,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中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并不断加强专业力量、基础设施、法规标准和装备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着眼加强火灾源头管控,不断压紧压实各级各类责任,深入推进防灭火宣传教育“五进”和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会同国家林草局、公安部持续开展野外火源治理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旅部、广电总局等单位赴各地检查督导。国家森林消防队伍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仅在国庆、中秋两个节日期间,就累计出动4万余人次,在15个重点省份的780个重点林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防火执勤专项行动,通过上述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不断提高了综合防控水平。

从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来讲,重点是围绕“安全高效处置,强化极端情况应对”,狠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力争先知先觉。坚持季、月、周定期会商研判,国庆、中秋等重点时段及敏感火灾,持续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65期并跟进落实应急响应。同时加强了卫星监测、航空巡护、视频监控等措施,为火情火灾早发现、早处置赢得先机。

二是强化预案制定,确保有序应对。针对广东、云南、西藏等15个省份的高火险形势,特别是着眼有效应对极端情况,组织各地逐一制定了专项应急预案和跨省增援方案,并预案组织了训练演练。

三是强化力量准备,全时枕戈待旦。着眼因险施策提前预置兵力,抽调国家森林消防队伍1800人,携装前出广西、广东、陕西、重庆等6个省市实施跨省机动驻防,特别是加强了北京冬奥会赛区、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力量部署和应急值守。目前,国家森林消防队伍的1.85万人,地方专业队10.2万人和124架飞机保持应急备勤状态。

四是强化装备保障,夯实物资基础。协调国家财政安排3亿元增储了应急装备物资;国家森林消防队伍投入近亿元,增配了一批新特装备和防护装备,同时狠抓人装结合训练,各地普遍加大投入,不断提升装备物资保障水平。

五是强化组织指挥,守牢安全底线。把加快提高现场科学指挥特别是专业指挥水平作为确保安全高效灭火的关键环节来抓,制定出台了现场指挥机制规范,并组织了专题培训,重大灾情跟进调度指挥;组织森林消防局、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13个“教官团”,分赴各省份开展指挥员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地培训,目前已经完成24个省份4.7万人的培训工作,计划年内全覆盖;依托视频系统开办了6期“森林草原防灭火业务大讲堂”,累计培训23万人次,各地在指挥员的选、训、考、管、用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

从进入秋冬防近两个月的时间来看,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与前三年同期均值相比,分别下降了89.5%86.4%,这是指火灾起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不仅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气象条件将日趋不利,我们必须以防灭火工作的高标准推进,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前不久,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区“9·20”火灾事故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的关注,据了解目前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在逐年上升,请问应急管理部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琼色:

谢谢你的提问。北京市通州区“9·20”火灾事故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这起火灾是居民小区住户将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带回家,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发生爆炸引发的火灾,而且事故电池是从旧的电动自行车上拆下来后继续使用的。这起火灾造成5人遇难,教训非常惨痛。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今年以来全国已经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万多起并造成人员伤亡。这集中反映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的紧迫性、严峻性、复杂性。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涉及生产、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私自改装和违规使用的管理难度很大,特别是不少城乡居民习惯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停放、充电,有的还停放在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等公共区域,一旦起火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很快能充满整个空间和通道,导致疏散、逃生困难,造成人员伤亡。为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信、市场监管、公安、商务等部门都采取了很多针对性措施,各地都在进行整治活动。就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来讲主要做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综合治理。指导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活动,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提升电气安全和防火阻燃性能,实施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严厉打击非法销售、违规拆改等行为,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本质安全水平。督促物业管理单位落实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加快建设充电桩和充电场所。指导外卖、快递平台企业强化安全管理,规范“骑手”使用行为。

二是强化执法检查。出台实施部门规章《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在公共门厅、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等部位停放或者充电,对拒不整改的最高可处罚1万元。同时,我们对每一起电动自行车的火灾事故,严格责任倒查,推动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和使用行为。

三是强化宣传提示。通过各类媒体加大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的宣传力度,曝光典型案例,普及安全使用、停放、充电常识。组织基层网格力量、消防志愿者进楼入户开展宣传,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代言,广泛张贴海报,提示公众不要将电动自行车及电池进楼入户充电,不得“飞线”充电,严禁私自改装,不购买改装车辆和电池。

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源头管控和综合治理,推动建设更多停放、充电场所,跟进出台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标准,推动实施固定充电场所电价优惠政策,为公众安全规范使用电动自行车提供更好保障。同时,指导物业管理单位加强巡查检查,及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制止无效的要求他们及时报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据了解,现在有的居民小区在电梯间安装了智能检测系统,一旦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就发出警报或者电梯停运,效果不错,我们认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鉴。在此也呼吁媒体进一步加大电动自行车安全的宣传力度,呼吁公众规范使用电动自行车,共同维护公共安全。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如何?面临哪些挑战?我们是如何应对的?有一种说法今年以来生产安全事故反弹,我国进入新一轮事故高发期,请问怎么看这种观点?谢谢。

宋元明:

谢谢你的提问。安全生产始终是应急管理事业的“基本盘”和“基本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应急部组建三年半以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是稳定好转的。比如一个最重要的指标,特别重大事故的间隔周期,刚才周学文副部长讲到,我们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时期,25个月。再精确一点是25个月零11天。与此同时,事故起数和总死亡人数也是连续多年下降。凸显了安全生产现在处于稳定下降的阶段。但是稳定下降阶段进入瓶颈期和平台期,每下降一步都很艰难,都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有句话“安全生产工作处于爬坡期、过坎期”,总体上是稳定下降的曲线,但这个曲线是锯齿波动的,在一定期间内有小幅度的波动反弹。比如今年以来,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比去年和前年略有上升,有小幅度反弹。这就是这个规律的一个反映。小幅度的波动反弹,并不代表着要进入事故高峰期,20042005年的高峰期已经过了,我们现在是快速下降、稳定下降的阶段。

我们分析了今年以来发生的14起重大事故,这些重大事故分布在矿山、道路交通、消防、建筑业和燃气等行业领域,分析这些事故能够反映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落实安全发展的理念仍有差距。有的企业重生产、轻安全,不能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屡屡发生事故。比如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控股公司今年613日在湖北十堰市发生了一次燃气爆炸事故,死亡26人,138人受伤。1021日,这个公司下属的另一个参股公司在沈阳又发生一次燃气爆炸事故,造成了5人死亡,48人受伤。像这种企业就是重生产、轻安全。还有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把关不严,盲目上马其他地方淘汰项目,造成风险转移。这是一方面的问题。

二是各类风险交织叠加。化工、矿山、尾矿库,传统的工业、建筑工地这些传统产业点多面广,传统风险依然存在。同时又叠加很多燃气管网、建筑工程、桥梁建设周期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进入老化期,一些风险又要集中呈现。还有一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新风险,比如新能源电池就是一个新风险,还有油气增储扩能、高铁、大型综合体等等增加了新风险。

三是安全基础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一些高风险行业或者企业转包、分包比较严重,这些转包、分包就导致一线的从业人员、管理层人员安全素质总体不高,安全培训也难以到位。一些企业依靠科技强化安全的力度也不够。还有一方面,一些地方在安全监管执法上不精准、不严格。举个例子,湖北十堰市燃气爆炸的事故,燃气监管部门是十堰市燃气热力办公室,它负责燃气安全的监管。从2019年以来,它对这个燃气企业执法检查去了121次,但没有实施过一次行政处罚,警告以上的处罚没有。并不是说当地燃气企业没有重大隐患,我们调查中发现,从20201月到事故发生之前20215月,这一年5个月的时间,中燃公司在十堰市的燃气管网发生腐蚀泄漏漏气188处,重大隐患遍地都是。十堰市燃气安全监管部门监管形式主义,不严格执法。

四是内外部环境变化冲击较大。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机器开开停停、生产断断续续,一些企业是多拉快跑,满负荷生产,矿产品价格上涨以刺激矿山生产冲动。同时,现在极端天气事件确实增多,这些都对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面对复杂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应急管理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安全发展理念。二是突出重点,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消防、道路交通、水上运输、渔业船舶、城市建设和执法不严格一共八类32项突出难点进行整治。比如在执法不严格方面,应急部建立了执法案件的直报制度,推动各地安全生产严格规范执法。三是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有效督导。动态分析安全生产规律特点,开展了明查暗访、巡查考核、约谈通报、警示曝光、严格执法、专家指导,形成了一系列的督导“组合拳”。今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了六轮“明查暗访+媒体曝光”行动,突击检查了企业800多家,排查问题隐患3600余处。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违法行为都在媒体上曝光,在座的很多主流媒体,包括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80多家次,211名记者跟踪采访,发表了原创的重点稿件350余篇,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广泛转载,网络浏览量超过4亿人次。有效扩大了明查暗访的震慑警示作用。四是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推广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同时,我们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规定餐饮企业必须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在这里呼吁全国餐饮企业按照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抓紧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装上以后可以确保餐馆安全,确保老百姓进餐馆吃饭,万一发生泄漏它就报警,报警以后我们就撤人,尽快处置。特别是在冬天,餐馆的密闭性比较好,容易引发燃气爆炸事故。同时,我们还要深入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大力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许多事故调查报告都显示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请问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方面应急管理部都有哪些举措?谢谢。

宋元明:

谢谢你的提问。正像你说的一样,大多数生产安全事故的背后都存在着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我们常说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就是指责任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主导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很多批示,几乎每次的批示都要强调安全生产责任的问题。安全生产责任一般分为三个责任,首先是企业主体责任,再是部门监管责任,三是地方党政领导责任。

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方面,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强调全员责任制,特别明确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履行好法律规定的七条职责,要带领企业把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做到位。应急管理部在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好坏是与政府监管力度呈正相关这个基本规律,坚持“抓准问题、有效督导”的工作思路,瞄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隐患和第一责任人,用好“督促推动”和“教育引导”两个力。在督促推动方面,强化执法,严厉打非治违,严肃事故追责问责,也采取约谈、曝光、明查暗访、联合惩戒等措施。比如,今年以来我们运用《刑法》修正案(十一),今年3月以来,各地已经查处115起涉嫌危险作业罪的安全生产案件,加大事故前违法行为刑事责任的追究力度。9月以来,在明查暗访中对23名企业主要负责人,实施2万到5万元的行政处罚。在教育引导方面,加强专家指导服务、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由被动他律向主动自律转变。

在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方面,“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大原则。总书记强调的这个重大原则已经转化为今年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的法条,“三个必须”已经写入《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各有关部门负有对本行业安全监管职责。今年国务院安委会首次对成员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推动各部门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我们要着力防止“五个误区”,一是防止“张冠李戴”;二是防止“监管重叠区”,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几家管几家不管;三是防止“监管盲区”,新的风险、新的业态,哪个部门都不管,出现盲区也是容易出事故;四是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不区分,混在一起;五是防止“一人得病全家吃药”。对于新业态新模式导致的一些新风险,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已经明确了,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来确定,跟哪个部门业务比较相近,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来确定,尽快地明确责任,不要出现责任的空档。

在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方面,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出台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务院也连续开展安全生产巡查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履职尽责。下一步还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到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确保责任上肩。谢谢。

陈文俊:

谢谢5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祝各位记者节日快乐!再见!

 

主办单位: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bm37000011

京ICP备05048792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