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栏: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防火动态>> 防火信息>>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刘伟:建议推动人工智能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0日 来源:应急管理部网站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习总书记曾指出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告诉记者,自2018年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我国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信息化系统也发挥了应有作用,大大增强了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但因起步较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急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重补救、轻预防”的着眼点导致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停留在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层面,事前预防工作不足。应急现场处置能力有待提升,因应急事件的不确定性,难免出现对应急现场情况掌握不够全面、对事故灾害预估不准等问题。应急管理数据壁垒亟需打通,应急管理部门没有形成与公安交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单位的数据对接,应用模型数据来源单一,数据挖掘程度不深。

刘伟认为,需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应急管理创新和动力变革。促使视频智能分析、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AI人工智能技术与应急管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过程业务相融合,为预防风险、排除隐患和应对事故提供重要科技支撑,提高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如何推进人工智能融入应急管理工作,刘伟提出四点建议。

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给国家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因此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特色,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从建立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全程管理、预防为主的运行机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运转高效的资源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强化体系建设。并且,还要强化应急教育体系,推动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有序参与,夯实应急管理的社会基础。

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应急领域的应用,实现应急管理转型升级。信息化是构建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物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先进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提高风险感知的灵敏度、风险研判的准确度以及应急反应的及时度;搭建责任明确、信息共享、协同迅速、管理到位的信息化平台。同时,建议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出台配套政策,推动和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应急通用技术、专业(行业)技术两大类技术的研究,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启动国家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工作,提高应急预案建设的层次性、协调性和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应急事件表现形式非常复杂,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要以应对情景事件为导向,以“构建情景-明确任务-夯实能力”为管理模式,增强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特别是应急准备的系统性、协同性和针对性。应用数字化预案管理,制订紧急事件处理计划和工作列表,分析预案所能覆盖的紧急事件的范围和复杂度,并对预案进行仿真,为应急管理动态生成优化事故处置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结合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语音识别、无线定位、智能眼镜等技术,升级应急设备设施,更大程度解放现场救援人员双手。

加快数据智能+应急管理,打通数据壁垒快速响应应急需求。基于应急事故灾害链模型、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等技术,对应急管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的业务进行数据汇聚,梳理数据血缘关系,并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应急数据模型,结合业务需求对数据模型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应急管理中的趋势预测预判、事故的模拟推演以及灾后的恢复重建数字化,打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应急智慧大脑”。并且,还要加强应急领域全要素链连接、全产业链连接等方面,打通相关企业、产业上下游、跨行业和跨领域的数据壁垒,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数据互联互通。

主办单位: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bm37000011

京ICP备05048792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