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
“4·12”森林火灾战例评析
一、总体概述
(一)基本情况。
(二)火场环境。火场位于抚宁县与青龙县交界处,距离祖山国有林场较近,山高坡陡。植被主要为松林和灌木混交林。受冬春连旱影响,火灾发生地连续100多天没有降水。火灾发生当日天气晴朗,西北风5-6级,阵风达到7级。
(三)兵力装备:4.12火灾投入扑火兵力18000多人。其中,森警官兵600人、专业扑火队600多人、武警官兵2800人、解放军官兵8000人、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及群众7000多人;投入的主要扑火装备:直升飞机4架、风力灭火机1700多台、油锯600多把、其它扑火机具30多台、二号工具20000多把、通讯应急车8台、消防车200台、其它各种车辆500多台、对讲机120部等。
(四)案件查处:经过300多名公安干警14个昼夜的不懈努力,4.12森林火灾肇事者杨志伟在大量的证据面前,于
二、扑救过程
火灾发生后,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反应,原省长陈全国、分管副省长沈小平分别连夜乘专机赶赴火场一线,立即在抚宁县榆关镇政府成立了由陈全国省长任总指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张越、副省长沈小平、河北省军区芇福成司令员、森警总队王成总队长等领导任副总指挥的前线联合扑火指挥部。国家森防指专职总指挥杜永胜、森警总队李全海少将始终工作在前线联合指挥部。联合指挥部下设五个分前指。扑火工作实行集体会商,集中决策,统一指挥。同时,省林业局、防火办迅速启动扑火预案,调动各方力量全力组织扑救,并成立了由河北省林业局刘凤庭副局长、李桂征副巡视员、省森林公安局刘兴亚局长为成员的省级扑火指挥部,坐镇省防火指挥中心协调指挥。
根据此次火灾扑救情况,我们人为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扑救阶段(从火灾发生至4月14日夜间)。一万多名官兵和群众分为东线方家河火场2200人、中线红亮寺火场3500人、北线东峪火场2000人三线进行扑救。为确保祖山景区安全,在距祖山主景区南500米处,沿南面来火方向部署了1500人开设阻隔带。由青龙、抚宁两县2000名单位职工和群众担负扑火队伍后勤保障任务。由于火场风力大,山势陡峭,火场不断出现飞火,火势迅速蔓延,最多时达到13个区域。经过扑火人员奋力扑救,至14日晚9时,火场由原来的13个区域缩减为4个区域,火势得到有效控制。
(二)攻坚阶段(14日夜间至18日12时)。14日夜间风力加大至6-7级,瞬时风力达到8级,火场情况再度告急,方家河、东峪林场以南和以东地区再次出现多处火点,东线火场区域内的重要目标和周边两个村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指挥部及时调集力量,抽调祖山景区开设阻隔带500人、后续增援的1500名官兵支援东线方家河火场,是东线火场扑救力量达到4000多人;抽调中线500名官兵支援北线东峪火场,北线火场扑救兵力达到了2500人。采取堵截、开辟隔离带、直升机洒水等多种方式展开扑救,全力保护重点目标区域和周边村庄安全。17日清晨5时,大部分明火已扑灭。火场出现0.2-1.5毫米微量降雨。指挥部紧紧抓住雨后湿度大、气温低、风力小的有利时机,命令各线指挥员,集中优势兵力对所有火区进行合围,将外线明火全部扑灭。
(三)控制阶段(18日12时至21日上午)。18日12时外线明火全部扑灭后,指挥部根据各线过火面积及时调整兵力部署,抽调北线东峪火场1000名官兵增援中线红亮寺火场。命令各火区全线出击,集中消灭余火、暗火,采取一清理、二浇水、三埋土措施,彻底清理火场,保证火场内看不到烟、无余火,至21日上午10时整个火场清理完毕。至此,4.12火灾创造了万人扑火七昼夜无一人员伤亡的战绩。
三、战略战术
(一)迅速反应,协调联动
火灾发生后,秦皇岛市及时组织扑救,当日下午请求省局组织扑救力量支援。河北省防火办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调集人员物资,科学组织指挥扑救。驻冀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消防7000名官兵,以及承德、张家口、保定、唐山四支共400名专业扑火队和600名森警星夜驰援,最短时间投入战斗。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各级森防指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协调配合、全力保障。
(二)突出重点,明确“两保”
扑火过程中,坚持把保重点作为工作决策和制定方案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全力以赴保祖山景区,不惜一切代价保重要目标的“两保”命令。
1、祖山阻击战
火灾初发时,由于火场风力大,山势陡峭,火场不断出现飞火,火势迅速蔓延,到13日凌晨3时,火场观察员已发现13个区域有火。有6条火线向祖山方向蔓延,其中一条长约500米的火线已接近祖山景区边缘的长城,祖山景区的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这个风景区历史悠久,景色迷人,如果大火烧入景区,不仅扑救难度更大,宝贵的自然资源将被烧毁,而且会烧掉城市的文化历史。如何保护祖山,经军地联合指挥部的省、军队、地方领导共同研究,制定出了将参战队伍分成东、中、北三个战区扑火,在距祖山主景区南500米处,沿南面来火方向开设一条长8公里、宽15米的隔离带,即打隔结合的扑救方案。
13日早晨6时,秦皇岛市扑火队120人、唐山扑火队100人、北京森警部队300人、秦皇岛市武警支队300人、驻秦部队500人按计划到达榆关指挥部待命,河北武警四支队200人按计划到达祖山主峰景区外。为尽快解除祖山景区危险,指挥部及时调整兵力部署,将先期到达的1220人的军、地扑救队伍合理搭配,由熟悉地形的秦皇岛市森林公安10名干警任指挥员,分别带领由秦皇岛市专业扑火队50人、唐山专业扑火队100人,秦皇岛市武武警支队300人、驻秦部队100人和先期到达乡镇及当地群众200人组成的750人扑救队伍,从中线红亮寺方向扑救向祖山方向蔓延的火线;由北京森警部队300人、秦皇岛市专业扑火队20人和先期到达当地群众100人组成的420人扑救队伍,从北线东峪方向扑救接近长城的火线;由秦皇岛市专业扑火队50人、驻秦部队400人和先期到达的乡镇及当地群众200人组成的650人扑救队,东线方家河方向扑救向祖山方向蔓延的火线。13日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承德市、张家口、保定市共300人的专业扑火队和武警部队、河北驻军5500名官兵陆续赶到,指挥部安排2500名官兵和承德市100名专业扑火队员增援中线,2000名官兵和张家口、保定两市200名专业扑火队员增援东线。通过全体扑火人员奋力扑救和飞机洒水作业,到下午18时,多条火线被扑灭或已在控制范围内,北线越过长城的
2、温泉堡保卫战。
4500名官兵以水灭火为主,通过高压水泵将水送到400多米高的山上进行灭火,南线部署140名专业扑火队员以打为主,在天气和地势都不利的条件下,参战队员英勇作战,把来自西北方向和南面的火阻击在距重点区域500米处。
(三)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扑火中,始终把扑火队员和林区群众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坚持科学指挥,安全扑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方家河撤离。
2、圆坊突围。
3、背牛顶避险。
四、经验教训
此次森林火灾,是河北省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在国家森防指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全力以赴,协调联动,取得了万人扑火无一伤亡的成绩,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足,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以促进今后工作的不断提高。
(一)成功经验
1、坚持科学指挥是成功扑救的关键。陈全国省长和军地联合指挥部的各位领导充分听取火场一线指挥员的意见,依据专业人员的建议,制定了综合利用气象、山势、火势,实行空中与地面配合、扑打火头火线与清理余火配合,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正确扑救方针,创造了扑救七天七夜、动用近两万人,无一事故、无一人员伤亡,确保重点目标和祖山风景区安全的扑火奇迹。
2、贯彻专家指挥是成功扑救的根本。根据火场面积较大的实际情况,指挥部将整个火场分为4个战区,每个战区由从事多年防扑火工作、有丰富扑火实战经验的专家协助指挥。省局的张静局长、防火办的曹刚主任和5个市专业扑火队的带队领导都到一线参与指挥工作,秦皇岛市森林公安局的11名干警分别带领各线扑救队伍一直奋战在扑火第一线。这些专家在具体扑救工作中,利用山势、地势和风向,科学制定扑救方案,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还保证了扑火进度。专家的参与有效的防止了扑救中盲目、混乱、重复等情况的发生。
3、扑火队伍专业化是成功扑救的保证。在整个“
4、扑灭明火和清理余火有机结合是成功扑救的保障。火灾刚发生的两天,整体扑救方针只突出拦火头、打火线,虽明火迅速得到控制,但忽视了火场清理和看守工作。14日晚,天气突变,火场风力达到七级以上,整个火场多处复燃,并形成数十处飞火,火场面积在当晚扩大十几倍。针对上述情况,总指挥部充分认识到清理余火和看守火场的重要性,立即调整部署,将兵力分为三个战线,即专业队伍扑灭明火,军队、武警清理余火,群众看守火场,真正做到了扑救一块、清理一块、消灭一块,保证了扑救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5.空地配合、立体灭火是成功扑救的趋势。这次火灾扑救工作中,秦皇岛市第一次采用了空地配合、立体灭火的新模式,在祖山景区和温泉堡重点区域保卫战中,直升机洒水控火、地面人员全力灭火的战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主要教训
1、防火基础设严重滞后,致使火灾不能有效控制。一是防火隔离带设置不够。按照森林防火要求,大面积林区每隔一定区域都要依托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设置一定宽度的防火隔离带。但受资金制约,河北省防火隔离带建设欠帐太多。特别是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隔离带建设亟待加强。二是林区道路建设严重滞后。绝大多数林区道路不通,部分林区甚至根本没有道路,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人员、车辆难以通行。在这次火灾扑救中,许多扑火队员需要徒步几个小时才能到达火场,严重耗费体力,延误扑火战机。 三是林区通讯设施差。大部分林区处于深山区,没有公共通讯信号,没有专用通讯网络,没有应急通讯设备。发现火情后,不能及时上报,扑火中上下联系不畅,为扑救指挥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2、多头指挥弊端较多,扑火效率打了折扣。扑火当中作战指挥员非常重要,应该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体系,在军地联合指挥部应组成专家指挥组,而不是官员指挥组,各线前线指挥组应很好沟通信息协调联动,而不是各自为战。在此次扑火中,军、地指挥员,各线指挥组没有做到互通信息,军、地扑火队没有做到统一行动。
3、县区专业扑火队员少、扑火装备差,作用发挥受到制约。扑火队的战斗力高低在4.12实战中充分暴露无遗,在扑火中,担负攻坚克难任务的是各市直专业队。专业队的装备与森警部队的装备差距很大,进口装备的效率是国产装备效率的3—4倍。
4、后勤保障跟不上,影响扑火战斗力。在前期扑火中,一线队伍得不到食品给养,不及时补充食物,严重影响了扑火进度。后期我们及时调整,一线扑火人员都能及时吃到热饭,喝上水,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