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
“3.19”重大森林火灾战例评析
1 火灾概述
火灾过火面积共307.6公顷,烧毁有林地面积255.1公顷,烧毁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9.7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339.72万元。岳阳市委对临湘市12名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并给予相应纪律处分,对2个责任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
2 火场环境情况
2.1 起火点位置及卫星热点分布情况
起火点经度为东经113.49,纬度为北纬29.544,靠近县级公路,为农林交错地带,冬茅茂盛,极易走火。火场为丘陵地区,最高海拔
2.2 火场天气情况
项目日期 |
气温(℃) |
相对湿度 |
风速(m/s) | |||||
平均 |
最高 |
最低 |
平均 |
最小 |
平均 |
极大 |
风向 | |
19日 |
23.2 |
29.8 |
17.9 |
43 |
32 |
3.4 |
16.5 |
偏南风 |
20日 |
21.9 |
24.8 |
19.2 |
45 |
20 |
4.5 |
12.3 |
偏北风-东北风 |
21日 |
18.6 |
25.5 |
13.5 |
48 |
28 |
1.2 |
7.0 |
偏东风-偏南风 |
2.3 火场植被情况
火场植被类型复杂多变,过火林地面积为307.6公顷,其中有林地235.1公顷,有林地中乔木林地207.9公顷(其中幼龄林178.3公顷,中龄林16.7公顷,成熟林12.9公顷),竹林地27.2公顷。灌木林地6.4公顷,疏林地17公顷,未成造林地29.7公顷,采伐迹地3.3公顷,宜林地16.1公顷。乔木林地主要为松杉林地,地被物主要为冬茅,在幼龄林抚育过程中割倒后就地堆积。
3 扑火组织指挥情况
19日晚上:临湘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市长任总指挥的扑火协调领导小组。
20日凌晨:岳阳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并向省林业厅、省防火办申请支援。早上6时30分,省林业厅紧急调派驻湘武警森林部队76名官兵前往支援扑救。
20日下午,省林业厅启动重大森林火灾处置预案。省森林公安局政委赶赴火场一线协助指挥。岳阳市委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也于当晚赶到火场组织指挥扑救。
21日上午,省政府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湖南省副省长、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徐明华和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陈吉芳亲临省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指挥调度。
21日下午,林业厅副厅长胡长清率工作组赶赴火场一线指挥扑火。17时,国家林业局防火办主任杜永胜对如何扑救森林火灾做出了重要指示。省、市、县、乡四级共组织1500余人参与扑火战斗,终于在21日19时将大火全部扑灭,确保了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4 扑救主要方案与过程
第一战:高家坡阻截战
战例分析:选择在火灾初发蔓延时期扑火,火场从杉木林转向了茂密的竹林和灌木林,火势大大减弱,还有水库做为天然的阻隔,而且是扑打下山火,防止林火向冬茅密集的幼林地蔓延,时间、地点的选择都是正确的。但对这次火灾的严重性,临湘市、聂市镇有关干部判断不准、估计不足,重视很不够,灭火预案启动不及时,组织扑救不得力。扑救工作前期,临湘市分管市级领导没有及时赶赴火灾现场组织灭火工作,临湘市一级灭火指挥机构迟迟未前移到火灾现场,在县乡两级和部门之间缺乏统一调度,加之缺乏专业扑火力量,参加扑火的干部群众未经专业训练,扑火工具原始简单,扑救能力差,致使火线越过鞍部向另一山头幼林地蔓延,火势迅速加大,此时已无法直接扑救,错失了扑救的最佳时期。
第二战:油家山阻截战
19日晚9时,临湘市森林指挥部组织扑火队员80人至距起火点西面
战例分析:油家山是运兵车能尽快到达火场的地段,可依托已有山脊防火线开设阻隔带,是阻止林火继续蔓延的较理想位置。但扑火队伍连夜从高家坡赶往油家山,体力出现透支,又没有及时申请市政府及上级林火管理部门援助,加之没有专业扑火设备,开设阻隔带效率较低,致使大火越过阻隔带继续蔓延,又一次错过了扑救的良好时机。按照重要信息上报和临湘市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临湘市委办、市政府办应在火灾发生后2小时内向岳阳市委办、市政府办和岳阳市防火办报告信息。但火灾发生后,聂市镇和临湘防火办都未将火灾信息报告临湘市委办、市政府办,岳阳市防火办是在火灾发生4个半小时后接到省防火办卫星监控火点警报时才获得火灾信息的。由于没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有效组织人员扑救导致火场失控继续蔓延。
第三战:河冲水库阻截战
20日凌晨:岳阳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并向省林业厅、省防火办申请支援,扑救人员转移至河冲水库进行第三次阻截,但未能成功。6时30分,省林业厅紧急调派驻湘武警森林部队76名官兵前往支援扑救。
战例分析:阻截的位置交通较方便,有小路直达阻隔带附近,又有水库作为自然隔离带作依托,比较合理。但人员通宵作战,极度疲劳,供给又不及时,效率大大下降,后续增援武警精锐部队又因大火阻隔进山道路而无法汇合。结果开设隔离带人员被大火包围,所幸有水库作为依托,扑火队伍进入水库周边得以避险。指挥员应对火蔓延速度和强度有及时的了解,正确设置隔离带位置,合理布置安排兵力,特别是要预先安排好撤离路线,保证人员安全。
第四战:荆竹山保卫站
林火烧过河冲水库后,由于山脊大多为幼林地或荒地,火势较大,林火一路沿山脊蔓延,21日下午到达最高峰荆竹山后开始向山脚乔木林地蔓延。所有扑救队伍迅速集结在山腰公路上,采取反烧作业的方式向山上点火,成功阻止了火灾的向下蔓延,最终将明火全部扑灭。
5 经验与教训
5.1 加强林火管理,提高扑救能力
临湘市没有建立县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乡镇专兼结合的森林消防应急队伍,未按要求配齐县乡专职护林员,野外火源监管、巡查不力,值班制度不落实;装备建设、日常训练也不到位,各乡镇自备的扑火工具、设备简单且数量少,业余队伍未开展防火演练和专业培训。因而在此次火灾初发、最易扑灭阶段未能快速组织有效扑灭,错过了最佳灭火时机。
5.2 重视应急预案的建设和落实
应急预案应制订完善并要求演练落实。但临湘市防火应急预案形同虚设,未能起到应急的效用。要重视科学制定应急预案,更要重视对应急预案的演练落实,一旦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要立即启动预案,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3 提高扑火指挥员的素质和能力
扑火指挥员应熟悉当地地形、植被等情况,了解不同地类、不同地形、不同气象条件下火蔓延特性,科学调度与决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各级别领导亲临火场时,应保证扑火指挥员指挥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