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栏: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防火动态>> 经验交流>> 正文

2009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金井镇“2·11”森林火灾扑救战例评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7日 来源:本站原创

 

2009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金井镇

2·11”森林火灾扑救战例评析

一、火灾概述

20092111530分许,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金井镇新沙村新屋组村民杨海斌在高家冲靠山边的稻田里烧草跑火引发了森林火灾。

在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市、县、镇三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森林消防队员以及当地干部群众的奋力扑救,火灾于次日5时被彻底扑灭。

此次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2公顷,损失活立木蓄积270立方米,致使金井镇综治办副主任、司法助理员汤杨同志牺牲。共投入扑救兵力730人,其中森林消防队员630人,干部群众100人,动用各类扑火工具近千件。

二、火场情况

(一)气象情况

 2511日,火场一直未下雨,起火当日的森林火险天气等级为五级,当日气象情况如下:

16:50以前:气温22,南风三级,相对湿度20%

16:50-17:30:气温22,南风加大到六级,相对湿度20%

17:30以后:气温风力逐渐降低,到次日0:30-7:30,气温12-15左右,南风一至二级,相对湿度30%

(二)地形地貌


 火场为丘陵地貌,海拔80185,大部分山势陡峭,坡度在25度以上。

(三)起火点位置


起火点位于东经113.366度,北纬28.567度,海拔80

(四)植被情况


火场林分为重度择伐后形成的马尾松疏残林,平均郁闭度不到0.3。由于林下阳光充足,林地上密集生长着大量易燃的茅草、铁芒萁、壳斗科和金缕梅科等植物,经过一个冬天后,地被已干枯。

(五)周边情况

  起火点新沙村高家冲距金井镇政府5.5公里,距长沙县城46公里,距长沙市区57公里,距乡道0.7公里,距县道3公里,距省道5.6公里。西面紧靠王板洞水库,北向是连绵不断的近万亩山林,山脚分布着上百栋民房,距起火点东北面1.3公里处有镇政府

(六)林火行为

  1116:50以前,火势较大,火焰高达两米,不宜直接扑打;16:50-17:30,风力突然加强,火势增大,火焰高度达10,并形成了轰燃现象;17:20-次日0:30火势逐渐减弱;次日0:30-5:30,风力减小,火势最弱,是扑救的最佳时期。

三、扑救过程

(一)先期处置阶段

1)时间段:   111530-1730

2)火场态势:火借南风,迅速从起火点向北蔓延,蔓延速度快,火势大,不宜直接扑打。在1650左右,风力突然加大到六级,火焰高度达10,蔓延速度特别快,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730左右。

3)扑救情况:金井镇政府1550分接到火灾报警后,快速反应,及时启动了火灾预案。由镇领导带队的第一批扑救人员70人不到半小时就到达了火场投入扑救之中。1小时内,该镇森林消防队130人和当地干部群众100人全部到达火场,在井波里设立镇前线扑火指挥部,同时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前指迅速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安排人员协助农户保护人员和民房安全;二是在离起火点北向350米处分两组开设隔离带。汤杨同志所在的第一组负责从王板洞水库向山上开设隔离带,第二组负责从背坡山脚向山上开设隔离带。开设的隔离带宽5米左右,长100米左右,由于时间仓促且砍伐工具不利,隔离带未能联通,也未能进行反烧作业。

1650时南风突然加大至六级,火头迅速蔓延向隔离带开设人员扑来,形势十分危急,此时县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已赶到现场,与前指领导当即下达了人员撤离命令。

汤杨同志所在的第一组人员接到撤离命令后从原路撤离,而第二组人员通讯联系不上,无法听到撤离命令。在此危急关头,汤杨同志不顾个人安危,转身越过山脊向第二组人员所在方向跑去,并大声呼叫赶快撤离。第二组人员听到喊声后迅速撤离,安全脱险,而汤杨同志却在撤离的过程中,被轰燃大火吞噬,不幸壮烈牺牲(后被批准为烈士,追授为国家一级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森林卫士、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大火继续向主山脊线方向蔓延,由于汤杨同志牺牲,火场扑救工作暂时中止。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率领十多名有关领导到达火场,并向长沙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对扑救与善后工作当即做出了具体指示。长沙市副市长、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虢正贵及有关领导赶往现场并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林业厅厅长邓三龙高度重视,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林业厅副厅长柏方敏、森林公安局局长姜汉辉、政委隆义华立即商议扑救措施,并向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和省政府办公厅作出了书面报告。根据国家林业局领导的指示和省政府徐明华副省长的要求,省森林公安局政委隆义华等于当晚12时许赶到现场,
协助指挥扑救。

(二)围控阶段

1)时间段:  111830----12030

2)火场态势:111750火烧到了主山脊线上,随后形成南、北二条火线,南火线沿主山脊逆风向南蔓延,北火线沿主山脊顺风向北蔓延,北火线的火势强于南火线,但都不宜直接扑打。

3)扑救情况: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市县的有关领导及时到达现场,重新组建扑火前线指挥部,并调集了四台水泵等一批扑火器材。长沙市副市长虢正贵担任指挥长,共调集兵力730人(金井镇森林消防队130人,当地干部群众100人,县森林消防队100人,邻近乡镇森林消防队400人)。前指采取以下三条措施:一是由一名县领导牵头处理汤杨同志的善后工作;二是由县森林公安局牵头侦破火灾案件;三是由一名县领导带队继续扑救山火。扑救人员兵分三路,第一组负责在杨家老屋处开设一条东西向的隔离带,长约350米,以阻隔林火向北方向的蔓延;第二组负责在茶园处开设一条东西向的隔离带,长约500米;以阻隔林火向南方向的蔓延;东向为农田阻隔;西向为水库阻隔。第三组负责保护山边群众和民房的安全。

12030左右,两条隔离带均开设完毕。至此,大火被完全围控在东至茶冲源,西至王板洞水库,南、北均至隔离带的范围内。

(三)决战阶段  

1)时间段:  12030-500

2)火场态势:由于气温逐步降低至12-15,南风减弱至1-2级,南、北二条火线的火势此时减弱至可直接扑打。

3)扑救情况:投入兵力730人(金井镇森林消防队员130人,当地干部群众100人,县森林消防队100人,邻近乡镇森林消防队400人)。前指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发起总攻,力争在600之前扑灭明火。扑救人员兵分两路,一组负责扑灭北线明火,另一组负责扑灭南线明火,扑救队伍充分利用了水库和水塘中的水源,四台水泵在灭火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在125时将火场内的明火全部扑灭。至此,扑救工作取得
决定性胜利。

(四)守护阶段

1)时间段:  12500-1100

2)火场态势:明火已全部扑灭,但一些地方仍有冒烟,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3)守护情况:明火在500全部扑灭后,县前指将指挥权移交给镇前指,要求镇前指安排人员守护火场,防止死灰复燃。共投入兵力130人(金井镇森林消防队员),将火场内的所有火星、冒烟一一清除,直到1100确认火场安全后才撤离。至此,2009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金井镇“2·11”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全部结束。

四、案例分析

(一)扑救经验

1)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火灾发生后,及时启动了乡镇和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省、市、县、镇四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赶往现场指挥扑救。并分组负责牺牲人员的善后、火场后续扑救和火灾案件侦破等工作。由于组织得力,同步推进,牺牲人员的家属情绪稳定,后续扑救工作开展顺利,火灾案件也成功告破。

2)反应快速,重兵扑救

接到指令后,义务森林消防队快速集结;当地干部响应号召,无私奉献。短时间内集结了730人的扑救重兵,及时扑灭了明火,为扑救提供了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扑救教训

1)先期处置阶段,前指对气象变化和火蔓延速度估计不足,下达的紧急撤离命令因火场通讯有盲区,不能及时下达到两组扑救人员,在当时情况下,只能跑向第二组扑救人员传达撤退命令,从而导致汤杨同志牺牲。

2)在开设隔离带时,森林消防队的油锯质量不高,主要使用镰刀和手锯等原始工具,劳动强度大,工效特别低,导致隔离带开设不及时,未能闭合和进行反烧作业,不能起到阻火效果。

3)在危险地形进行扑救和开设防火隔离带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并预先设置好撤离线路,要努力加强扑火队伍与群众的扑火安全教育。

(三)建议

加快南方地区复杂地形火行为研究,加强对南方地区扑救安全技术技能的研究。

主办单位: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bm37000011

京ICP备05048792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