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栏: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防火动态>> 经验交流>> 正文

2009年内蒙古兴安盟堵截“5·21”蒙古国入境火战例评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7日 来源:本站原创

2009年内蒙古兴安盟堵截<!--?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5·21蒙古国入境火战例评析

战例背景: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与蒙古、俄罗斯两国毗邻,国界线长<!--?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4221公里,其中与蒙古国边境线长3170余公里。每年春季和秋季,蒙古国境内靠近我区边境地区,都要多次发生长时间、大面积的火灾,我区地处下风头,火线在大风的推助下直逼我方,对我区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堵截扑救境外火,我区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近年来境外火发生情况看,我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一带和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一带是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本案例就是2009年堵截扑救阿尔山一带蒙古国境外火的一次典型战例。

一、案例摘要

内蒙古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带,绝大多数森林资源均分布在与蒙古国交界的阿尔山地区。200952016时,发现蒙古国境内发生森林草原大火,21日已威胁到兴安盟白狼林业局、五岔沟林业局、科右前旗、阿尔山市和大兴安岭阿尔山林业局,我方出动人员奋力堵截扑救,于52616时全线告捷,历时6144小时。扑救火灾共出动森林部队、专业扑火队、边防部队2770名,扑火车辆389台,人工增雨火箭车3台,雷达指挥车1台,巡护飞机3架,飞行9架次25小时,使用风力灭火机1300台。经过奋力堵截,火灾未侵入我区防火隔离带以内。

二、火场概况

火场位于兴安盟白狼林业局、五岔沟林业局、科右前旗、阿尔山市和大兴安岭阿尔山林业局与蒙古国交界处,火线总长度150余公里,着火点20余处,分北、中、南三段向我方快速推进,地理坐标分别为:E119°3716/N47°1507″,E119°5747/N46°4910″,E119°5335/N46°3944 ″。火区为典型的大兴安岭山地,草高林密,地形复杂,海拔1200米。植被以落叶松、白桦、山杨为主,多年杂木、杂草覆盖度达到90%以上。连日来火区温度达27℃,西北风4-5级,阵风达到6-7级,给堵截扑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堵截扑救过程

整个堵截扑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提前部署阶段、各个击破阶段、全面围歼阶段和清理守护阶段。

(一)提前部署

52016时,兴安盟防火指挥部接到火情报告,蒙古国境内有烟,根据分析为森林草原大火。兴安盟防火指挥部立即命令有关扑火力量靠前布防,做好了战斗准备。521日早晨,兴安盟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林业局局长、防火办主任李宪带领有关人员,乘航空护林飞机飞临火场,在我国境内上空观察了火情。根据当时的火情态势和火区风向、风力,兴安盟防火指挥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扑火应急预案,成立了防控“5·21”蒙古国大火前线联合指挥部,由兴安盟副盟长刘福德任总指挥,白狼林业局局长赵新华、五岔沟林业局局长张峰、阿尔山市副市长杨永久、科右前旗分管副旗长刘丽华、阿尔山林业局副局长高凤林分别任各段一线指挥,前往边境地区指挥堵截扑救。会议还确定,堵截蒙古国大火的战略和目标为:主动出击、以打为主,打烧结合,坚决将蒙古国大火堵截在防火隔离带以外,确保我方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绝对安全。

与此同时,自治区防火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立即启动扑火应急预案,成立了由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高锡林为组长的赴火场工作组,于521日下午出发,赴火场协调指挥扑救。武警森林指挥部副参谋长闫鹏于521日已深入一线指导火灾扑救工作。

(二)各个击破

5221420分,蒙古国大火在大风的推助下,中段火头突破五岔沟林业局边界线,在边境防火隔离带外燃烧,火线长达5公里,来势十分迅猛。前线联合指挥部紧急调集森警部队310人、快速扑火队320人进行扑打,另有专业扑火队750人集结待命,依托边境防火隔离带,采取点烧、扑打结合的战术,全力堵截入境火头。经过扑火指战员一夜的共同奋战,于238时将我方境内的火线全部扑灭,未突破边境防火隔离带。

2310时,北段火头在大风推动下快速向白狼林业局施业区逼近,火线长度为10公里,部分火头直逼2003年“5·21”入境大火突破地,一旦突破,惨痛的历史悲剧将会重新上演,形势万分紧急。前指果断决策,紧急调集森警部队300人,白狼林业局快速扑火队300人,以边境巡逻路和防火隔离带为依托,重点布控,奋力堵截,至231630分成功合围,将火头死死地堵截在了境外。

为了不影响扑火工作,自治区防火指挥部紧急向火场调拨了200万元的扑火物资。同时,经国家林业局、外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自治区防火指挥部、内蒙军区、兴安盟军分区,盟外事办、66056部队等多方协调和积极努力,蒙古国同意布防在科右前旗段的快速扑火队员进入蒙方境内实施扑火作业。从23日开始,共有3批扑火队,140人次,从指定界桩跨越边境线,进入蒙古国境内扑打向我方蔓延的火头,从而以攻为守,减轻了边境线上的压力。

24日察看火情,边境线附近的火线基本扑灭,蒙古国境内火头在东北风的推动下向蒙古方向蔓延。但2517时,风向突变,大火在离边境30公里处越过那仁河继续向东北推进,火势凶猛,直接威胁白狼林业局、阿尔山林业局和阿尔山市边境。指挥部立即增派兵力,调集森警官兵200名,专业扑火队员300名依托边境巡逻路,果断采取点烧措施,点烧防火隔离带30公里,至26日早,成功实现闭合,彻底将此段猛烈的火头堵截在防火隔离带之外。

(三)全面围歼

发展比较迅猛的火头被各个击破以后,边界地带的火势明显减弱,但火点断断续续,遍布兴安盟与蒙古国交界的整个边境线上,仍有几十公里的火线存在着较大危险。前线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从26日凌晨开始实施全线围歼战略。在科右前旗段布控220人,白狼林业局段布控300人,五岔沟林业局段布控340人,阿尔山市段布控330人,阿尔山林业局段布控180人,依托180余公里边境线和防火隔离带将整个防控线划分为五个战区,分别堵截扑救本辖区与蒙古国交界地段的火线。由森警部队和部分专业扑火队扑打火势较强的火线,另一部分专业扑火队消灭火势较弱的火线,并跟进清理。经过全体扑火指战员的密切配合,艰苦奋战,至62616时,全线告捷,堵截扑救蒙古国境外火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

(四)清理守护

由于边境地带草高林密,地形复杂,风力较大,给清理守护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前指要求各线全部达到无烟、无火的要求,并死守蒙古国境内还没有烧透、尚有烟点的边界地段。到29日早,清理守护达到72小时,前指决定由700名专业扑火队留守各线外,其余指战员全部撤离。直至63日,确保万无一失后,留守人员才撤离边境。

四、主要经验

经验一:决策科学,反应迅速,是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所在。火情发生后,兴安盟和有关地区立即成立了防控“5·21”蒙古国大火前线联合指挥部,确定了本次堵截扑救蒙古入境大火的战略和目标为:主动出击、以打为主,打烧结合,坚决将蒙古国大火堵截在防火隔离带以外。为避免贻误战机,前指授权具有丰富扑火经验的阿尔山市委书记刘文山、兴安盟森警支队队长邵炳良、兴安盟防火办副主任陈德忠为一线“三人指挥小组”,在紧急情况下,经三人会商,可果断采取措施。同时在每一次战斗中都做到了快速反应、快速出击。5211420分,大火危及我方边境,早在21日上午,前指就在一线布防兵力,当日出动森警官兵和快速扑火队员1370人,体现了快速反应、重兵扑救的战术方针,从而利用最短的时间,完全依靠人力,成功地堵截并歼灭了境外火。

经验二:机制联动,跨界作业,是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环节。此次堵截扑救过程中,森警官兵、专业扑火队、边防部队全面出动,军民携手,部门协作,友邻联合,形成了空前团结、统一协作的扑火格局,大提高了灭火作战效率。同时,抓住有利时机,第一次通过外交途径,组织扑火队伍实施了越境扑火战术,从而以攻为守,有效地消灭了蒙古国境内危险性较大的火头,切实减轻了边境一线的扑火压力,为堵截扑救工作赢得了先机。

经验三:准备充分,保障有力,是取得全面胜利的必要条件。充足的后勤给养,完善的供应体系,科学的保障措施,为堵截扑救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在扑火物资准备上,前线指挥部及时成立了后勤保障组,提前安排、部署,全力做好了后勤服务和物资保障。同时,积极协调有关方面,确保了电力、通讯通畅,车辆和燃料充足供应。在扑火队伍准备上,从进入防火期开始,就靠前布防,集结待命,随时可赶赴一线投入战斗,为各次扑火战斗的全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几点启示

启示一:蒙古国境内连年发生森林草原大火,由于蒙古国不能及时控制和扑灭森林草原大火,我区又地处下风头,火灾多次侵入我区境内,严重威胁着我区边境地区的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今后与蒙古国需进一步建立长效的联防联络机制和预防扑救机制。2010年,我区与蒙古国东方省、苏赫巴托省,2次召开联防联络会议,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仍需继续推进这项工作,全面加强边境地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启示二:边防巡逻路个别地段路况较差,防火隔离带个别地段较窄,防火机具不足,设备陈旧老化,通讯不畅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本次扑火造成了一定影响。今后需进一步加强投资,加大项目建设和基础建设力度,提高防控火灾的综合能力

启示三:是在本次堵截扑救境外火工作中,第一次有效地实施了跨境灭火作业,使得对境外火的威胁有了新的解决方法,由以往对蒙古国大火的等待、观望态度,转变为积极行动、主动出击的实际行动。这一战略战术需进一步加强,并不断开创新的途径。

主办单位: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bm37000011

京ICP备05048792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