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栏: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防火动态>> 经验交流>> 正文

2009年腾冲“2.21”中缅边境森林火灾扑火战例评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7日 来源:本站原创

2009年腾冲“2.21中缅边境森林火灾

扑火战例评析

一、基本情况

(一)腾冲“2.21”中缅边境森林火灾概述

20092181620分和1702分,因缅方边民毁林烧荒致使与云南省腾冲县明光乡接壤的缅甸派赖河西侧和与腾冲县猴桥镇接壤的白马山西侧发生2起森林火灾, 对我方国土生态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腾冲县立即启动处置中缅边境森林火灾的应急预案,首批组织900多人分兵深入缅甸境内堵截、扑打向我方快速蔓延的2个火场。21日,派赖河西侧又发生多个火点,多处火头在龙卷风的作用下,从6号、7号和附7号界桩3处多次突破我方开设的隔离带,烧入明光林区,火情不断升级。国家森防指,省、市、县、乡(镇)4级党委、政府及森防指,果断采取措施,强化组织指挥及扑救保障,通过3000多名武警(森警)、驻军及地方干部群众近半个月的协同作战,共扑打火线120多公里,扑灭火头100多个,清理余火130余处,开设防火隔离带90多公里,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境外、境内2个火场的扑火救灾任务,于22614时将烧入境内的明火全部扑灭,32取得了扑救腾冲中缅边境森林火灾的全面胜利,避免了类似1999年扑救中缅边境森林火灾,历时87天、造成4起重大森林火灾巨大损失的重演,是扑救边境森林大火极其成功的一次典范实践。

(二)境外火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明光乡派赖河火场于18日缅甸一侧起火,21日烧入境内,26日被全部扑灭;猴桥镇白马山火场于18日缅甸一侧起火,烧向我方,22日被堵截在境外扑灭。

(三)境外、境内火灾损失情况

境内明光林区的过火区域361公顷,其中受害面积97公顷,林木经济损失为1067万元;缅境外过火区域约1010公顷

二、预案启动

2月18日,一接到缅甸一侧发生2起威胁腾冲段山火的报告,县人民政府即宣布启动腾冲中缅边境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成立腾冲县堵截扑灭缅甸山火指挥部,由市委常委、腾冲县委书记王彩春任指挥长。同时,靠前开设2个扑火前线指挥部,一是明光扑火前指,由县长张惟建负责,副书记苏格非、副县长杜春强、政法委书记黄家斌、副县长段登位等领导协助指挥;二是猴桥扑火前指,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段生荣负责,林业局张维传局长、专职副指挥长丁家宗协助指挥。县森防指各成员单位按责做好应急资金、物资的保障工作。此外,扑火指挥部决定,猴桥镇、明光乡各组织900人增援火场。

三、扑救经过

扑火指挥部针对中缅边境地区森林火灾的特殊性,结合“2.21”火场的发展态势,制定了堵、扑并重,内、外并进,打、烧、隔、围相结合,确保安全、确保重点的扑救方案。具体分四个阶段推进方案的落实:

第一阶段:堵截境外火

扑救时间:2月18日16时20至21182分;因缅境火区可燃物厚集,在高温、大风、持续干旱的不利天气下,火场不断扩大。扑火前指决定各组织300人员增援明光、猴桥防线。目的:一是扩大阻隔包围圈;二是加大直接扑救的力度,并令腾冲森警中队45名官兵支援白马山火场,力争拒缅境山火于国门之外。

第二阶段:扑救境内、外火

经过近4天的堵截,22118,派赖河西侧又发生多个火点,在龙卷风的作用下,从6号、7号和附7号界桩3处突破我方开设的隔离带烧入明光林区,火情升级,保山市人民政府启动应对入境火的处置预案,设立了扑火前指。副市长、市森防指指挥长刘刚任指挥长,全面展开新一轮扑救防堵工作。22日凌晨530分,各路扑救队伍向指定位置集结,按时展开扑救。

第三阶段:总攻决战

(一)制定总攻方案

224,孔副省长、陈厅长赶到火场前指,组织实施总攻,孔副省长、陈厅长听前指汇报,与前指共同研究制定总攻方案。

总攻方案实施要求:分工负责,投入重兵,主动出击,多措并举,安全扑救。

扑救方法:堵、隔、打、清整体推进; 森警为主,军、警、民兵、预备役、半专业队、应急扑火队协同作战,森警打明火,其他队员打余火及开挖防火隔离带;直接扑打、以火攻火。

(二)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境内火,封锁境外火

 防控措施有:群众开挖隔离带、实施以水灭火、机械化开设生土隔离带、气象部门实施增雨作业。

(三)规划总攻兵力部署

(四) 扑救腾冲“2.21”中缅边境森林火灾作战示意图

第四阶段:火场清守

清守时间:2月253月2清守力量有:森警大理支队100人、丽江支队100人、林场专业扑火队群众200人;森警保山支队100名官兵、93200人,专业扑火队、群众150人;边防支队130人、内卫中队100人、群众130人;独立营80人预备役270人、群众80人;93300名、县乡干部、群众150人。

四、扑救特点及经验与不足

(一)扑救特点

1、火环境恶劣,扑救异常困难

一是地势险要,开进难。火场山体走势复杂,危险地形重叠,沟谷纵横,多悬崖峭壁,海拔2250-3150,高差900,75%的火场坡度在70度以上。开进中,扑火队伍多依靠绳索攀登,依托树木站立、支撑身体平衡,负重开进异常艰难,直接扑救不仅难度大,而且危险多。

二是火势多变,判断难。受复杂地形和多变气候影响,火场小气候频发,风力风向不定,局部风力常达5-6级,常出现龙卷风,林火推进极快且行为多变。受陡坡影响,火线快速蔓延,飞火、二次火及滚石、滚木、山体崩踏屡屡发生。一方面造成多点火头并发,火头、火线交叉推进,难以准确把握火场态势;另一方面造成诸多安全隐患,扑火安全保障十分困难。

三是植被复杂,扑救难。火场位于原始林区腹地,植被茂密,林相复杂,林冠相接,藤萝缠绕,郁闭度高。火场植被主要以铁杉、冷杉等易燃针林及箭竹、杂灌为主。加之1999年重大森林火灾后,火烧木遍及林内,林火发生后,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交替发展,立体燃烧,火强度大,扑救十分困难。

四是危险因素多,预防难。由于火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火势多变,扑火救灾中,扑救人员经常受到林火袭击威胁;由于火烧迹地内土质疏松,常有倒木、站杆和滚石滑落、滑坡,对扑火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安全预防工作十分困难。大理森警支队洱源中队刘安书的牺牲,被武警森林指挥部追认为烈士、共产党员、追记一等功

2、缅境山火预防难,堵截封控更难

一是缅甸边民延续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野外用火十分频繁随意,冬春干旱季节,山火四起,防不胜防;

二是我方因处于下风口,极难堵截封控,中缅腾冲段长期受到缅甸山火的严重威胁和危害。

3、投入巨大,影响广泛

中缅边境腾冲段,不仅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是生物多样性关键的核心区之一,保护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扑救投入巨大,短时间内就会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

(二)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靠前指挥

224,回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对境外山火的堵截,尽快扑灭入境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确保扑火人员和周边村镇群众生命安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要求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派出工作组加强指导,协助地方组织足够兵力,尽快将火灾扑灭。

孔垂柱副省长及陈玉侯厅长、熊清华书记、李正阳市长深入一线协调指挥扑火救灾工作。

国家、省森防指分别派出工作组奔赴火场一线监督、指导扑火救灾工作。

保山市、腾冲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领导坚持在扑火一线组织、指挥扑火救灾工作。

2、预有准备,反应快速

针对防控中缅边境火的客观实际和实战要求,市、县两级制定了专项应急预案,突出抓好预警预报和扑救保障,保证在第一时间作出应对响应,并做到五个有力: “指挥有力、支持有力、配合有力、保障有力、宣传有力” 。

3、因天、因时、因地,确保科学扑救

战略原则:“力争灭火于国门之外,最大程度减少入境火造成的损失”

战法要求:投入重兵,主动出击,内外两线作战;多措并举,先控后灭,分段处置。

战术运用: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实施组合扑救。利用灭火弹、风力灭机、水枪直接灭火;实施以火攻火,开设隔离带阻隔林火。

4、协同作战,合力克火

面对这场在特殊区域、特殊条件、特殊时段发生的森林火灾,各参战部队、单位和每一个群众以扑火救灾为中心、为己任,主动配合、大力支持、全力以赴。

5、建立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

必须建立一个畅通、兼容的火场应急通信保障系统,才能确保一线指挥员快速及时反馈火情,确保前指及时掌握火场最新态势,确保前指命令迅速传达到各级指挥员,确保火场各类信息迅速上报,保证各级指挥员作出正确扑救决策,将火灾彻底扑灭。

6、建立可靠的后勤保障系统

建立了一个多方支持,保障有力的“腾冲模式”的后勤供给系统,保证了扑火物资供应充足,保证食物和饮水安全,较好的保持扑火队伍的战斗力,省市物资供应充分:例如油锯435台、水枪550支、扑火服650套、灭火弹5000发等。

7、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针对火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天气干燥,风力大且风向变化快、时段性明显的特点:扑火前指明确三条要求和纪律:1、以早晨、上午扑救为主,加强下午、晚间的火场监视,做到火情清; 2、以前线工作为中心,把前线人员的生活保障放在后勤工作的第一位,做到扑火人员不挨饿、不受喝;3、是建立统一调度和纵向、横向沟通机制,做到每一环节有负责人、每一具体工作有责任人,并公示有关负责人、执行人的联系方式,保证扑救工作、火情信息、政令传达、后勤保障顺利运转。

(三)存在不足

1、协同指挥体系尚需完善

云南省2009腾冲“2.21”中缅边境灭火作战,森林部队、林业扑火队、驻地机关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等多个单位近3000多人参战,面对这样多层次、多系统、多部门、多单位的大规模协同作战,指挥程序、协同动作、综合保障等体系还不够完善,不可避免地造成多头指挥或指挥不畅等现象,影响了扑火效率。

2、基础设施、扑火队伍及装备还远不能满足防控边境森林火灾的需要

边境地区区位特殊,加之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相对欠缺,森林防火的综合能力较低,交通、通信极难保障,尤其是防火阻隔系统极其薄弱,既不能形成对境外的有效阻隔,也不能形成有效的扑救依托。

3、中、缅联防联治的层次较低、力度弱,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在边境地区难以落实

目前,缅方防火无机构、无组织、无设施、无律法、无人员。森林防火工作单靠我方努力,很难建立长效机制。近年来,林火入境总受害面积达5759.6hm2,损失林木近194.3m3。对缅甸森林火灾的防控,年复一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每次防控和扑救都消耗了巨大的成本,而且还影响党委、政府正常工作秩序。

 

主办单位: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bm37000011

京ICP备05048792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