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
“4.9”森林火灾战例评析
1、“
1.1火灾发生时间:
1.2火灾扑灭时间:
1.3发生地点:承德市平泉县平房乡小茅兰沟村。
1.4发生原因:农民燎地边。
1.5损失情况:过火面积211公顷,受害森林面积5.2公顷。
1.6人员、车辆:投入兵力780人,其中:专业扑火队5支200人,半专业扑火队7支280人,其他人员300人,动用各种车辆80余台次。
1.7“
2、“
2.1初发阶段
14时30分,火场局部形成小气候,风力瞬时加大到4-5级,加上可燃物多为荒草、灌木等易燃植被,蔓延速度加快。以现有扑救兵力不能控制火灾蔓延,前指迅速向县指挥中心报告了当前情况,并请求派专业队伍进行增援。
2.2发展阶段
16时30分,由于火线分散、火点较多,地形复杂,火场风力始终没有减弱,风力达到了6级以上,火势难以控制。前指向市森防指部报告了火灾当前情况,并请求兵力支援。
19时,前指根据火势发展情况,为保护小沟脑村安全,命令市直、滦平县等4支专业扑火队,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沿村庄周围展开扑救。
19时30分,夜色降临,能见度低,前指调整扑救战术,向各支扑火队伍下达了“确保安全,择机打火”的命令。
2.3决战阶段
2时30分,经过全体扑救人员历时13个小时的奋力扑救,火场明火被全部扑灭。按照看守火场规定,与乡政府履行移交手续,扑救人员陆续撤离,至此平泉县“
3、“
3.1、及时响应,快速应对
火灾发生后,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省领导果断决策,及时下达了正确的扑救指令。县委书记坐镇指挥中心,市森防指领导及平泉县县长、主管县长、县林业局局长等都赶赴火场,实施靠前指挥。前指还根据火场发展情况,及时转移指挥部位置,实施靠前指挥。二是能够根据地形环境及天气变化,及时调整扑火战术,分别采取“多点进入、打控结合;分割包围、择机打火;重兵出击,迅速合围”等战术,收到了良好效果。
3.2、目标明确,确保重点
火灾扑救中,根据火场发展态势,按照前指确定的扑救目标,将任务明确到每一支队伍,每一个人员,对受火灾威胁最大的小沟脑村方向和重点林区周围部署重兵,决战于村庄(最近火线距村不足100米)和重点林区外。值得一提的是:扑救队伍来自不同的地方,机动距离远,而且又是在夜间扑火,整个扑火过程中做到了通信畅通,指挥有力,密切协同,紧张有序,实现了前指确定的扑救目标。
4、“
4.1、火灾初期扑救不力
一是客观上火灾发生地处深山区,距离扑火队驻地比较远,延误了扑救兵力到达现场时间。二是先期到达火场的乡领导扑救指挥经验不足,认为现有力量完全可以扑灭火灾,先期调动兵力不足,没能实现重兵出击的扑救原则。三是没有及时请求专业扑火队支援,贻误了扑灭火灾的最佳时机,未能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4.2、扑救手段单一
指挥员没能纵观火场全局,对火灾发展趋势估计不足,扑救手段单一,只是一味打火,没有采取火攻、开设隔离带等其他措施。假如,指挥员如果依托有利地形,开设隔离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例如,在扑火关键时段,风力灭火机中断了油料,虽经紧急输送,还是延误了近20分钟的扑救时间。这就更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吸取此次火灾扑救的经验与教训,加强扑救指挥员队伍建设,把防、扑火工作做实做细,提升我省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水平。
5、“4.9”森林火灾扑救的几点启示
一是小火当大火打,重兵出击。无论是多大的火灾,都是从小火发展而来的,而且小火阶段是最容易控制和扑救。所以火灾初发阶段,也要当做大火一样出动足够的兵力扑救,将火灾扑灭在初发阶段。
二是指挥员要有驾驭火场的能力,当火场情况发生突变时,指挥员要头脑清楚沉着应对,杜绝多头指挥。
三是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都应做到职责清楚,分工明确。任何细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影响火灾扑救的全局,要将火灾扑救的每个环节,上至扑救指挥,下到各种保障,都要有专人负责,不在任何环节上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