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4·13”<!--?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重大森林火灾灭火战例评析
2008年入春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遭遇50年不遇的高温干旱天气,防火形势十分严峻。<!--?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4月13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因防火期前点烧防火隔离带形成地下暗火引发森林火灾,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多个火场。与此同时,乌尔旗汉、毕拉河、扎文其汉、吉文地区也由于点烧防火隔离带相继发生森林火灾,其来势之猛、火点之多、涉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扑救难度之大为历史所罕见。内蒙古森林总队奉命出动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市、兴安盟支队共计2166名官兵,连续奋战13天,转战11个火场,圆满完成了灭火作战任务。这是今年总队动用人员、装备最多、作战时间最长、扑救难度最大、战术运用最为合理、安全管理最为严密的一次战斗,创造了完全依靠人力扑灭森林大火的又一成功战例。
一、上级意图和本级决心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敏感地区连续发生的森林火灾,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武警总部、国家林业局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参战官兵充分发扬火场精神,尽快取得灭火战斗全胜。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国家林业局雷加富副局长、自治区林业厅高锡林厅长、武警部队息中朝副司令员先后前往火场一线开设联合指挥所,现场指挥灭火作战。
根据火场严峻态势,总队迅速组成基指、开设前指,按照“就近用兵、多点向心、快速增援”的作战原则,成建制调动优势兵力,先后集结3个支队,共计2166名兵力投入灭火作战,同时,2个支队500人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总队张忠国总队长、贾宝世副总队长、陶谦参谋长亲赴火场一线,靠前指挥部队投入火场,实施扑救。由于受持续高温干旱大风天气影响,以及火场发生地点分布在4个林业局,相互之间距离较远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火灾扑救进程异常艰苦,总队前指根据因情就势,及时制定了“分级指挥、分片包打、独立作战”的作战原则,科学调整兵力,逐个封控火场。在兵力全部到位的最佳时机,总队前指正确判断火场形势,及时确定了“先期控制、各个击破、确保重点、力夺全胜”的作战决心,果断实施指挥,灵活运用战术,牢牢把握了灭火作战的主动权。
二、战斗经过
此次灭火作战,从4月13日开始至26日结束,历时13天,共扑灭11个火场。
第一阶段:初战北大河、乌尔旗汉(4月13日至16日)
4月13日,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尔旗汉林业局温库图林场、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因前期点烧防火线形成地下暗火引发森林火灾,由于受春季干旱大风天气影响,火势迅速蔓延,同时形成3个独立火场。内蒙古森林总队大兴安岭支队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前往扑救。
北大河87林班火场(492847/1224416):4月13日,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87林班发生森林火灾。17时20分大兴安岭支队毕拉河大队教导员何兵带50人前往扑救,14日10时20分,火场明火全部扑灭。
温库图火场(493820/1224122):4月14日,大兴安岭林管局乌尔旗汉林业局温库图林场发生森林火灾。19时50分,大兴安岭支队韩亚民支队长带领276人前往扑救。15日13时10分,部队成功达成战术合围,火场明火全部扑灭。
北大河82林班火场(492920.9/1224510.8):4月14日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82林班发生森林火灾。20时40分,大兴安岭支队毕拉河大队大队长刁泽庆带60人前往扑救。由于火势短时间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15日15时10分,大兴安岭支队支队长韩亚民带186人由乌尔其汉林业局温库图火场转场增援。
北大河火场:4月15日,由于受大风天气影响,北大河林场82、87林班部分地段出现复燃,19时00分,北大河82林班火场与87林班火场形成一个火场。鉴于北大河地区严峻的火场态势,4月16日,总队陶谦参谋长带前指火速赶往火场一线靠前指挥灭火作战,大兴安岭支队640名官兵严格贯彻落实总队前指作战意图,在火场距公路最近直线距离为42公里的不利条件下,采取徒步输送与装甲车辆输送相结合的方式,长途奔袭,连续作战,至17日14时00分,火场明火全部扑灭。
第二阶段:激战阿木珠苏、扎文其汉(4月17日至18日)
受恶劣天气影响,此阶段火点呈多点开花之势,短时间内由前一阶段的4个火场猛增至10个火场,其中火势较大的7号火场由部队负责扑救,其余5个火势相对较小的火场由地方扑火队扑救。
阿木珠苏火场:(494200/1224430):4月17日00时10分,毕拉河林业局阿木珠苏林场发生森林火灾。大兴安岭支队于17日8时前,紧急调集830名兵力前往扑救,由于火场持续大风天气,火借风势迅速蔓延扩展,参战官兵扑救工作异常艰苦。考虑到火场严峻态势,总队前指及时将大兴安岭支队已扑灭的火场交由地方看守,调整大兴安岭支队750名兵力,调呼伦贝尔市支队690名兵力、调兴安盟支队200名兵力增援火场。4月17日,张忠国总队长、贾宝世副总队长亲赴一线指挥战斗行动。
扎文其汉1号火场:(494330/1225440):4月17日下午经飞机空中观察发现两处新火点,火场联指分别命名为扎文其汉1号、2号火场。4月17日17时10分,大兴安岭支队加格达奇大队中队长石俊带30人机降至扎文其汉1号火场并立即投入战斗,18日7时30分,火场明火全部扑灭,部队转入清理看守阶段。
扎文其汉2号火场(494501/1225526):4月17日18时00分,加格达奇大队教导员康健友带22人机降至扎文其汉2号火场并展开扑救,18日18时30分,部队与图里河林业职工汇合并将火线移交地方职工看守后,返回清理看守。
7号火场(493000/1225440):4月18日下午,经飞机空中观察,毕拉河林业局管护区内发现有一处独立火点,火场联指命名为7号火场。16时30分,在前指待命作为机动兵力的呼伦贝尔市支队海拉尔大队大队长董大彬带50人机降至火场展开扑救,19时15分,火场明火全部扑灭,部队转入清理看守阶段。
第三阶段:分片包打、独立作战(4月19日至20日)
4月18日下午,由于受持续高温大风影响,点烧隔离带的其它部位相继出现火点,由地方负责扑打的扎文其汉2号火场没有按时封控,同时北大河林场小奇河地区又发现新火点,考虑到火点多发的实际情况,总队前指采取“分级指挥、分片包打、独立作战”指挥方式,决定由大兴安岭支队负责扑打阿木珠苏火场,呼伦贝尔市支队负责扑打扎文其汉火场,兴安盟支队负责扑打扎文其汉2号火场。
阿木珠苏火场:(494200/1224430):经参战官兵奋力扑救,至18日15时00分,火场全线合围,阿木珠苏火场明火全部扑灭,部队转入清理看守阶段。
扎文其汉火场(494501/1225526):19日22时57分,扎文其汉火场全线合围,火场明火全部扑灭,部队转入清理看守阶段。
扎文其汉2号火场(493321/1225702.6):19日10时00分,经飞机空中观察,由地方负责扑打的火场没有按时扑灭。根据前指部署,该火场由兴安盟支队负责扑打。至19日21时08分,火场明火全部扑灭,部队转入清理看守阶段。
第四阶段:鏖战木奎(4月20日至23日)
4月20日,吉文林业局木奎林场发生火灾,火势较大,并且仍在继续发展,联指决定从火场形势比较稳固的阿木珠苏火场抽调大兴岭支队部分官兵转场作战。总队陶谦参谋长、大兴安岭支队韩亚民支队长率166人先期机降到火场。大兴安岭支队毕拉河大队在向火场实施机降时,由于飞机机械故障,迫降坠毁爆炸,导致机上我部9名官兵、5名机组人员不同程度被烧伤和摔伤,并引发新的火场。一线指挥部队作战的总队陶谦参谋长、大兴安岭支队韩亚民支队长率领先期机降的参战官兵成功4次避险,(飞机坠机时,成功避开飞机机体砸伤;飞机坠机后,及时抢救伤员,成功避免飞机爆炸造成舱内人员伤亡;飞机爆炸时,及时组织地面人员卧倒避险,成功避免飞机爆炸伤害;飞机爆炸后,及时组织人员点烧迎面火,成功避免因飞机爆炸而引发草甸大火的袭击)。广大官兵一面积极组织力量救治、输送伤员,一面坚决贯彻落实火场联指作战意图,在连续转场作战,身体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圆满完成灭火作战任务。
木奎1号火场(495240/1225906):4月20日,在实施机降输送过程中,一架M-8型直升飞机发生意外坠机,并爆炸形成一个火场(前指定为木奎1号火场)。火灾发生后,总队陶谦参谋长、大兴安岭支队政治委员张福彦带领大兴安岭支队716名参战官兵奋力扑救,截止22日8时00分,木奎1号火场明火全部扑灭,部队转入清理阶段,并移交地方看守。
木奎2号火场(494745/1230335):22日17时00分,由地方负责扑救的木奎2号火场未得到有效控制,火场面积逐步扩大,部队从木奎1号火场转入木奎2号火场。22日12时,大兴安岭支队参战官兵转场至木奎2号火场,23日4时55分,火场明火全部扑灭,部队转入清理看守阶段。至此,所有火场全线告捷,部队于4月26日全部安全归建。
三、战斗特点
(一)正确领会意图,执行命令坚决。参战官兵坚持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决策统一思想,坚决贯彻总前指的决心意图,时刻牢记森林部队神圣使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怕艰苦,连续奋战,特别是驻赣部队的参战官兵刚刚归建不足24小时,直接投入扑火作战,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二)领导身先士卒,官兵英勇作战。灭火战斗中,各级干部始终奋战在火场一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总队陶谦参谋长始终与广大官兵战斗在一线并肩作战,极大地激发了参战官兵的士气和斗志,参战官兵积极发场“火场精神”在艰难困苦面前、在烈火考验面前,无一人叫苦,为灭火作战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火势发展迅速,火场多,面积大,扑救困难。由于大兴安岭地区长期干旱,多处地段形成地下火,加之风力、风向不定,火线复燃率高,地表火与地下火交替燃烧,火势向四周扩散,站杆倒木较多,腐殖质层厚,增加了扑救和清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灭火进程。
四、主要经验做法
(一)快速反应,重拳出击。春防以来,总队按照指挥部的要求,着眼灭大火、连续灭火和跨区灭火,狠抓以“四个体系”为重点、以“四精”为目标的能力建设,逐级召开春防誓师大会,及时开展战备教育,完善战备方案,检修保养车辆,补充调配灭火机具,组织技术兵培训,强化专业训练,充分做好了遂行防火灭火任务的准备。火灾发生后,总队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回良玉副总理和武警总部、指挥部首长的重要批示精神,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两次召开作战会议,分析火场态势,研究应对措施。总队陶谦参谋长率驻东北重点林区固定前指,始终在一线组织指挥,贾宝世副总队长在护送驻鄂赣部队返回后,第一时间赶赴火场实施靠前指挥,尤其是在火场多线告急的关键时刻,张忠国总队长将总队基指前移到火场第一线,全程调控部队灭火作战行动,确保了部队指挥不间断、行动不失控。按照总队“多点向心、重拳出击、速战速决”的作战意图,大兴安岭支队迅速调集11个大队1259名官兵,在受领任务后5小时内全部投入战斗,形成了重兵压境的有利态势;呼伦贝尔市支队第二梯队300名官兵仅用20分钟就完成增援准备,特别是刚刚组建的机动大队,在运兵车辆等装备物资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坚决服从命令,主动克服困难,乘坐平板拖挂车连夜赶赴火场,并迅速投入灭火战斗;兴安盟支队利用战场勘察成果,优选最佳行军路线,缩短行程近380公里,提前2小时到达集结地域,为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创造了先机。国家林业局雷加富副局长、指挥部李文江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清理副秘书长等领导率工作组亲临一线指挥灭火作战,并确定了打好“三个战役”、搞好“三个结合”、抓好“三项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使得这场森林大火在条件极为恶劣、形势极其严峻、扑救极度艰难的复杂情况下,被迅速彻底地消灭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森林资源损失。
(二)正确决策,科学指挥。此次灭火作战,从整体火场态势看,各个火场均具有面积大、火线长、林相好、保护价值高的特点。从局部情况看,扎文其汉火场,如果继续向北发展越过山脊,将直接威胁自治区级诺敏自然保护区;阿木珠苏火场,面积最大、火头较多,是战略重点;北大河火场,火线极不规则,极难控制;温库图火场,火线较长,呈断续燃烧,有简易公路作依托;乌尔旗汉火场,地形复杂,火势发展快,常规灭火很难奏效。总队前指在深入火场一线,认真勘察火情后,及时确定了“先期控制、各个击破、确保重点、力夺全胜”的作战决心,在第一时间内集中大兴安岭支队主要兵力对乌尔旗汉火场实施全面总攻,仅用9个小时便将明火全部扑灭,随后迅速转场对北大河火场形成战术合围,在取得阶段性战果后,再次转场决战阿木珠苏火场,从实际效果看,这个作战决策符合联指作战意图、符合作战原则、符合火场实际有效避免了分散用兵造成的力量不足等问题,实现了“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根据火场多、参战力量多等实际情况,按照成建制用兵、集中用兵、留有机动的原则,将呼伦贝尔市支队、兴安盟支队分别投到扎文其汉和温库图火场,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实施包打,使各参战力量均得到充分发挥。作战中,各级坚决服从联指命令,积极参与各个层次的联指工作,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讲代价、不谈条件、不打折扣,赢得了联指的高度信任和支持,同时对所属部队内部实行独立垂直的指挥,保证各级牢牢掌控部队作战行动,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保障。
(三)因情就势,活用战法。火场地处大兴安岭山脉腹地,沟塘纵横地形复杂,林相植被多样密集,风力高达5-6级,火线发展极不规则,沿山势呈“鸡爪状”分布,且5个火场互成犄角之势,同步蔓延发展,一旦突破防线,后果不堪设想。总队前指针对火场特点,灵活运用战法,科学组织扑救,坚持做到一个火场多个方案,一条火线多种战法,针对蔓延速度快,火场面积大,易变化、易复燃的特点,对重点部位、主要地段及关键部位火线进行立体打击;针对地形复杂、没有道路、火线距简易公路长达42公里,且先期飞机运力不足的实际,迅速调集12台特种车实施装甲运兵;针对火场站杆、倒木等采伐剩余较多,个别地段形成地下火,火场清理难度较大的实际,发挥水泵、水枪等以水灭火装备的优势,成功地实施了以水灭火,收到了以扑代清、以清代守、一次奏效的效果;特别是在18日晚第一次战役中,我部负责扑救当时形势最严峻、面积最大、难度最大的阿木珠苏火场,为实现雷加富副局长打好三个战役的战略部署,总队前指根据火场地形、地貌和植被特点,科学调整兵力部署,采用“穿插迂回、递进超越,打隔结合、分段合围,地空配合、立体灭火”等多种战法实施攻坚,尤其加强了对每个独立战斗单元的监控,以中队为单位划分战斗分界线、定时上报坐标点,指挥组随时标绘态势图,及时掌握作战进程,指挥督导作战行动,既保证了指挥的科学性,也提高了灭火作战效率。经参战官兵奋力扑救,到19日凌晨,由我部负责的阿木珠苏火场外线明火全部扑灭,实现了“一次投入一次奏效”的作战意图,为彻底扭转战局起到得到决定性作用,得到联指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誉。
(四)迎难而上,敢打必胜。去年冬季以来,大兴安岭林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极度干旱,造成大量可燃物枯死、大部分水源干涸,加之火场气温高、风力大,火势发展十分迅猛,部分地段呈现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立体燃烧,给兵力部署、人员投放、组织扑救和清理看守带来极大困难和挑战。全体参战官兵面对环境复杂、条件恶劣,时间较长、连续作战,久旱无雨等种种困难,牢记使命,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革命传统,展示了新时期森林部队官兵的精神风貌和过硬作风。战斗中,新组建的大兴安岭支队三大队90名官兵,先后转战乌尔旗汉、北大河和阿木珠苏3个火场,接连承担了乌尔旗汉火场北线阻击战、北大河西线攻坚战、阿木珠苏火场东线保卫战任务,连续作战时间超过半个月,官兵身体极度疲劳,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生理挑战,也充分展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较强的战斗力。大兴安岭支队二大队圆满完成支援江西省灭火行动后,刚刚卸载完就赶赴火场一线。承担装甲运兵任务的12名特种车辆驾驶员,平均每天休息不足4小时,保证了按时将兵力运送到一线。按照指挥部韩祥林主任“逐级加强指挥力量”的指示,参战部队逐级向下加强指挥力量,有20名团以上干部、3个支队主官始终坚守在火线最前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确保了组织严密、指挥有力。国家林业局雷加富副局长等领导在看望官兵时,对参战部队表现出的特别能战斗的英雄气概,特别能吃苦的优良作风,特别能忍耐的坚强意志,特别能奉献的崇高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褒奖。
(五)立足自我,全力保障。各级采取自我保障和地方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对参战部队实施有力保障。在火场通信保障上,依托总队350兆超短波通信网,建立了以通信车为中心,横向通过转信台覆盖到火场,纵向通过短波和卫星电话与指挥部、总队基指建立联络网,实现了火场通、动中通。在政治保障上,紧贴灭火作战实际,因地制宜,实施不间断的宣传鼓动,及时下发战斗动员令和慰问电,并采取多种通信手段传达、战斗间隙学习等方式,把各级领导的指示和亲切关怀传达到一线官兵,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参战官兵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战斗热情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后勤保障上,部队严格按战斗基数携带装备和给养物资,减轻了地方政府的保障压力,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自我保障能力;在火场安全上,我们把官兵的人身安全放在灭火作战的首位,树立了保安全就是保胜利的思想,紧紧抓住了部队开进、作战、转场、宿营等各个关键环节,不放过任何细节,不留安全隐患,确保了灭火作战安全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