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栏: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防火动态>> 经验交流>> 正文

2008年乌伊岭林业局移山林场746林班火灾战例评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2008年乌伊岭林业局

移山林场746林班火灾战例评析

 

一、森林火灾案例综述

2008418日下午1459分,在乌伊岭林业局移山林场746林班内发生森林火灾, 经过5个昼夜的奋力扑救,于422火场全部得到控制,晚18时明火全部扑灭。这起火灾过火总面积780公顷,其中有林地72公顷、草塘708公顷。投入总兵力3497人,其中森林部队487人,专业森林消防队954人,半专业森林消防队558人,扑火预备队 1498人。投入飞机4架,飞行38架次、91时,调用扑火运兵车、消防车300台次。直接经济损失874433.69元。

起火原因:1814时许,乌伊岭林业局林海林场工人张天亮、孙振彬在移山林场746林班内割刺五加杆时吸烟,引发山火,蔓延到林海林场施业区825林班。张、孙二人现已依法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接到火情报告后,常务副市长李前龙、林管局副局长林宏坤在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火场,并在乌伊岭林海林场成立了扑火前线指挥部,总指挥李前龙、副总指挥林宏坤。前线指挥部针对火场发展的趋势划分成六个战区,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采取打烧、围堵结合等扑火战术,逐步控制了火势蔓延。

市委书记许兆君、市长王爱文亲临火场,并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确保扑火人员及林场安全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将火扑灭,使损失降到最低。

省委、省政府对乌伊岭林业局移山林场发生的火灾高度重视,421日,及时派出以黄建盛副省长为组长、韩连生厅长为副组长的指导组亲临火场一线指导扑救工作,并作出三点指示:一是根据火场天气的恶劣变化和继续发展态势威胁移山、林海两个林场及樟子松天然林,兵力不足,再调集1000人增加火场扑救力量;二是要坚持科学指挥,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增雨;三是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尽快形成合围,力争在22日实现有效控制。

二、森林火灾特点综合分析

(一)气象环境

2008年春季,我市异常干旱,一直没有出现有效降水,大风日数比历年多23成。据418422气象资料记载平均湿度在30%以下,火场风力平均34级,受地形影响瞬间风力达7-8级,西南、东南,而且风向多变,日最高气温达32

(二)自然环境

火场地形由高山、湿地构成,以湿地为主,林地为过伐迹地。植被为针阔混交林、草甸落叶松林,林分为复层异龄,灌木杂草丛生,地形复杂,可燃物载量大,林内伴有风倒风折。火场内有四条河流,由于干旱干枯断流。林间路网密度低,通行能力差,运兵困难。林海、移山两个林场坐落在火场的边缘。

(三)林火行为

林火初发期为高强度急进地表火,中期伴有飞火、火爆和树冠火。

(四)扑救过程

总体战略方针:阻截东线,保护樟子松天然林。坚守南线,保护林海林场。扑打西线,保护移山林场,死守移山公路。集中优势打歼灭战

扑火战术:重兵投入,分兵合围,多点切入,以打为主,打烧、浇结合。城防森防相结合。

第一阶段 41819 

18日下午,经过前指空中观测,火场西南风向东北发展,火场呈狭长型,由于受强阵风影响东西两条燃烧的火线最为凶猛,火头已突破林海场的长安生产岔线,前指立即决定一分指250人堵截东线,坚决扑灭过道火。二分指750人扑打向东北发展的火线,实施拦截火头。三分指440人扑打451高地的两翼火线。四分指676人,扑打移山八公里支线以南火线。五分指160人,负责八公里支线北侧火线。六分指160人,负责东南部火线。力争明早8时,各分指形成合围。

经过一昼夜的奋力扑救和各分指的精心组织,火场的东、南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西、北线的火线正在控制之中。由于地形复杂,受东南风的影响,给西线、北线合围带来一定困难。指挥部命令东线、南线分指抽调200名森警、60名专业队,增援西、北两线。19日下午,副管局长林宏坤同志主持召开各战区指挥员会议,重新调整部署扑火作战方案,明确要求各战区指挥员要调动所有扑火力量,利用夜间气温下降、风速减弱的有利时机,巩固和扩大战果,力争尽快将山火扑灭。截止19日晚共投入扑火总兵力3497人(森林部队487人,专业森林消防队954人,半专业森林消防队558人,扑火预备队1498人)。

第二阶段 42021

201015分,火场风力骤增,瞬间风力达7级,西线451高地,因受地形影响,形成树冠火伴有飞火、火爆,火线迅速向西蔓延,在运用手持机具无力扑救的前提下,为防止人员伤亡,前指命令西线扑火队伍和车辆撤到安全地带,并做好安全避险。同时,前指召开会议,对火场西线、北线兵力进行了重新布防。19时风力减小,各支队伍立即进入火场扑救。西线点烧防火隔离带,南线扑打明火,控制火势,形成合围;北线打烧结合加强堵截,防止向北蔓延;坚守东线,清理火场。21日凌晨130分将突出的火线合围,明火全部扑灭。

21日上午930分,风力加大,风向由东北转向东南,再次形成树冠火,突破防线向西北蔓延,直接威胁移山林场,前线指挥部立即调集专业扑火队349人,扑火预备队600人,消防车20辆,以移山至林海公路干线为依托,采取打、烧、浇结合的战术,坚决不让火越过公路威胁移山林场。全体指战员发扬了连续作战、不怕疲劳、团结协作、敢打必胜的精神,确保了移山林场的安全。

第三阶段 42223

228时,火场天气转阴、风力减弱、温度降低,根据火场态势,前指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出总攻命令,要求20时前将明火全部扑灭。各分前指按照总前指的要求,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扑火队伍全线出击,打清结合。参战队伍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克服重重困难,投身于决战之中。22日下午,黄建盛副省长、王爱文市长做出指示:“已扑灭的火线,沿边缘向纵深彻底清理50,坚决杜绝复燃。对尚未完全扑灭的火线,实行重兵围歼,尽快控制火场局势。”全体指战员经过10个小时奋力拼搏,于18时整个火场明火全部扑灭,取得了扑火战斗的全面胜利。23日凌晨整个火场进入看守阶段。

三、预防和扑救工作评析

(一)扑救成功经验

1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果断决策,科学指挥。前指抓住高山林火的规律和特点,确定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案,切实加强第一扑救时间,重兵投入,有效防止了因扑火力量不足发生小火酿成大灾现象的发生。同时采取混成编组方法配置扑火战斗队,形成有机的扑救整体,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各类扑火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取得最佳扑火效率。

2采取超常规措施,及时调集消防水车20辆,实行打、烧、浇结合,形成一道战略防火阻隔屏障,使火势及时得到有效扼制,为保护场所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迅速启动人才库,调集全市森林防火专业指挥人员,进驻前指,为前指领导当好参谋,使指挥系统得到了完善。

4调集直升飞机进行空中侦察,及时为前指制定扑救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此次扑救成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5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搭建扑火前指的指挥决策平台,在构筑防火阻隔系统、确定扑火路径、实施以火攻火及指挥辅助决策中发挥了出色作用,大大提升了扑救效率。组建临时火场中继通讯指挥网,迅速、准确地传递火场信息和作战命令确保了扑火战斗的顺利进行。

(二)扑救中教训

1部分单位存在火源管理不细致、不到位,些负责包林场和村屯的干部责任心不强,督促检查工作没有完全落实,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巡护检查人员的责任不到位。

2灭火手段单一,特别是树冠火的扑救缺少以水灭火的机械装备,直升机没有配备吊桶载水设备。

3林内路网密度低,尤其是支叉线多年弃养路况差,无法通车。给扑救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四、建议

(一)加强对各级扑火指挥员扑火作战指挥的培训。

(二)成立扑火预备队,增加扑火专业队伍兵力,确保扑大火需要。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增加防火公路、增加林内公路网密度,既能达到快速将扑火兵力运送到火场,又能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增加运兵车辆和通讯设备的投入力度。

(四)进一步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员的技能培训,使每个队员不仅懂得扑火知识,还必须能够熟练使用风力灭火机、水泵、割灌机油锯等扑火机具,做到“一专多能、一兵多用”。

(五)今后在扑救森林火灾时需要统一调动通讯指挥车到达指定地点,并分级设立通信网,保证火场通讯畅通。

 

主办单位: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bm37000011

京ICP备05048792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