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栏: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防火动态>> 经验交流>> 正文

2006年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承德市滦平县3.23扑救森林火灾战例分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2006年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承德市滦平县3.23扑救森林火灾战例评析

 

一、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扑救

3.23森林火灾战例分析

 

(一)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火灾损失及伤亡情况

时间:2006323

地点:保定市顺平县神南乡百福台村。

原因:当地村民野外吸烟。

火灾损失:火场总面积66.7公顷,主要是灌木林和荒山。

伤亡情况:1人死亡,4人烧伤。

(二)火灾发生地的地理环境及气象环境

起火地点为百福台村上其河自然村大阴秀沟北坡,坡向西南。火场坡度均在35度以上,海拔高度420750米,相对高差320米。山场多年封育,植被较厚,形成连绵的灌木丛和草坡。风力56级,主风向西南,由于山高坡陡,受地形影响,火场风向变化较大。

(三)扑火经过

32310时许,神南乡百福台村村民韩银乐野外吸烟,引发山火,火势随风迅速蔓延。省林火卫星监测系统监测到热点后,迅速通知市、县防火办。

顺平县防火办接到通知后,县防火办和县半专业扑火队15人立即赶赴现场,与当地乡政府及当地村民150人奋力扑救,17时,明火基本得到控制。此时过火面积约17公顷。19时许,风力逐渐加大,火势又失去控制,当时天色已黑,为了保证扑火人员人身安全,县防火办决定,扑救人员停止扑火,监控火场。249时,县政府领导到达火场后,动员扑火人员兵分三路,投入扑火,上午10时,明火基本扑灭。11时,监控火场人员发现死灰复燃,县林业局韩文杰等5名扑火人员抄近路沿垂直火线方向下山接近火场,扑打上山火,堵截火源。刚扑打几下,进行扑救,突然狂风骤起,火苗窜起数丈高,几秒钟内,火势急剧蔓延,5名扑火人员被火包围,造成1死4伤。伤亡发生后,1130分,顺平县政府主要领导命令县民兵应急分队赶赴火场,同时向当地驻军紧急求援,并成立扑火前线指挥部,全面指挥扑救工作。期间,国家和省、市有关领导也闻讯赶赴现场。经过干部群众及当地驻军的奋力扑救,天黑前后,除陡峭山崖处有几处明火不能直接扑救外,其余火点基本扑灭。鉴于天黑、坡陡,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前指决定留300人看守火场外,其余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休整待命。此时过火面积约45公顷。325上午,国家、省、市、县领导坐镇各火点,一线指挥,组织970余人全力扑救,11全部扑灭。

(四)伤亡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火烧迹地没有得到及时彻底清理。2410时明火扑灭后,现场指挥人员没有组织人员对火场进行及时、全面、彻底的清理,仅是留守了部分人员看守火场,造成了死灰复燃,监守人员扑救死灰复燃火灾,造成了人员伤亡。

二是扑火人员错误选择接近火线路线。5名监守火场人员在火场东北部看守火场时,发现对面山坡死灰复燃,抄近路,沿垂直火线方向下山,扑打上山火,企图堵住刚开始复燃的火头,当风力突然加大时,火势骤然增大,造成伤亡。

三是扑火人员缺乏必要的扑救常识。顺平县多年未发生大的火灾,扑火人员培训不到位,扑火知识少,经验不足,扑火过程中,扑火人员没有站在火线内侧,追打上山火,而是直接站在火线上方堵火头,违反扑火要求,同时,扑火人员缺少安全避火常识,遇有紧急情况,惊慌失措,避火措施不当,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

四是火场地理、气象因素特殊。春防期间我省遭受50年来最严重干旱,火险等级居高不下。顺平县山高、坡陡,虽然森林资源不多,但经过多年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山上植被不少,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可燃物载量很大,加之当时火场风向变化不定,也是造成伤亡的原因。

(五)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一是对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估计不足。顺平县森林资源覆被率较低,但随着近几年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乔灌草密度逐年加大,可燃物载量逐年增多,火险等级逐年提高,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逐年增大,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没有及时将工作重心从造林向管林、护林转变。

二是对扑救森林火灾重视不够。火灾发生后,只有乡、村干部群众及林业局应急扑火队进行扑救,没有及时启动县级预案,当地领导没有及时赶赴火场,23个小时后才启动预案,成立前线扑火指挥部,组织指挥扑救工作,并且预案启动后也没有完全按预案组织扑救,整个火场扑救工作混乱无序。

三是扑火人员素质低。顺平县没有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专业扑火队,扑火人员大多没有参加过规范防扑火知识培训,实战演练少,扑火人员缺乏实战经验和避火常识。

四是有钱打火没钱防火。火灾发生后,县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扑救,并聘请全国最好的专家对伤员进行救护,截止到730日,救护四名伤员的费用已达500万元。而顺平县“十五”期间年均用于森林防火的投入仅4万元。

五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落后。多年来,顺平县森林防火投入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护林员、望火楼、检查站密度不够,质量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扑火机具仅有部分二号扑火工具、五台风力灭火机等,数量少、档次低,远不能满足扑火需要。深山区大多为移动通讯盲区,手机无法联络,加上又没有车载电台和对讲机,给现场指挥调度、信息联络带来极大不便。

六是少林地区火灾逐年增多。有些山区森林植被少,特别是荒山、荒坡地区,对这些地方发生火灾,应当按照科学扑救的原则,制定相应规则,明确扑救方法(比如看守火场,防止火灾进入村庄和林区等)。切实实现扑火工作科学化。

 

二、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扑救3.24森林火灾战例分析

 

(一)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火灾损失情况

 

时间:2006324

地点:滦平县西沟乡老仟村和山嘴村。

原因:经当地公安机关侦查,初步确定为人为纵火。

火灾损失情况:火场总面积134公顷,受害森林面积60.1公顷

(二)火灾发生地基本情况

该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是河北省为数不多的几十万亩集中连片的天然次生林区。该地区海拔多在4501075,坡度3035度。火灾发生时温度5-21,相对湿度20%,平均风力56级,最大风力8级。

(三)扑火经过

32413时,隆化县太平庄乡七道沟村大南沟半山腰处发生火灾,隆化县政府立即调集人员进行扑救,在全力扑救过程中,有一个火点蔓延到滦平县境内,直接威胁滦平县几十万亩天然次生林及老仟村老虎沟自然村50户村民的安全。滦平县发现火灾后立即启动扑火预案,当地政府按照预案,成立县扑火前线指挥部,组织第一批县专业扑火队15人迅速到达火场围堵火源。并组织第二批专业扑火队员赶赴火场。当第二批队员到达火场时,发现又有一个火头从隆化县烧入。指挥部当即决定第二批专业扑火队员扑打第二个烧入火头。此时火场风力逐渐加大,第二个烧入火头已成为主要蔓延点,火头迅速沿山脊线向前推进,同时向两侧山坡燃烧。指挥部依照火势变化情况,果断命令第二批专业扑火队员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尽快封堵沟口,将沟底火扑灭,阻止火势向沟外蔓延。第二批专业扑火队员按照指挥部要求,分兵堵截,首先集中力量堵住了沟口,阻止了向沟外的蔓延;其次兵分两路,分别向两翼推进,消弱火势,降低火灾蔓延速度。根据火场情况,前指又紧急调集了市武警应急分队50人、当地驻军100人和群众近百人赶到火场参加扑火,火势蔓延趋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16时,火场天气突变,大风骤起,风力6-7级,形成遮天蔽日的沙尘暴,能见度仅2-3,火势又迅速蔓延,第一、二个烧入火头连成一片,形成一个火场,同时,威胁第一批专业扑火队员的安全,而第一批专业扑火队员并不知道自己处于危险境地,指挥部立即命令第一批专业扑火队员迅速转移到火烧迹地避险。此时,又有一个火头即第三个火头烧入滦平县境内,并很快与第一、二个火头燃烧成一片,三个火头形成一个大的火场。在前指一线指挥扑火工作的承德市于明副市长考虑到火势太猛,加上山高坡陡,风刮的人站立都十分困难的现状,加之很快就要天黑了,为防止发生伤亡事故,经前指研究决定撤离一线扑火人员,组织群众监视火场,对重点林区和居民点实施重点监控,实行围而不打、隔而不打的方法。同时前指利用夜间时机,调动当地驻军420人,群众260人于黎明时分赶到火场待命。后半夜风小后,前指又组织人员进行了详细的火情侦查,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扑火方案,强调要利用早晨温度低、风力小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全力突击灭火。从凌晨5时开始,至上午11时将南线明火全部扑灭,同时组织100余人清理火场,其余扑火人员转移至北部火场,分三段对剩余的火线进行分割合围,晚7时火灾全部扑灭,保住了几十万亩森林资源,火灾未烧入村庄,扑火人员无一人伤亡。

(四)扑救火灾的经验

1、科学指挥是夺取火灾扑救胜利的关键。

一是领导重视。火灾发生后,副省长宋恩华同志坐镇省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时刻密切关注火场情况,对扑火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承德市委书记坐镇市防火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主管副市长、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亲临一线,亲自指挥。各级领导身先士卒,为扑灭大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指挥有序。按照预案要求,前指设立在有固定电话距离火场最近的村庄,各种扑火力量(如武警、驻军、专业扑火队等)的最高领导时刻坚守在前指,前指的扑火指令通过各种系统的领导,及时下达到本单位最基层,并随时将本单位扑救情况反馈给前指,做到了协调联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三是突出重点。根据火情发展趋势,前指果断作出决定,把主要兵力配备在森林资源集中、又有村庄的火场,消弱火势,降低火灾蔓延速度,确保了村庄和几十万亩天然次生林的安全。

四是决策果断。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在夜晚及沙尘暴到来后,前指果断下达停止扑救的命令,撤离一线扑火人员,避强避险,实现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和高强度火灾条件下无一人伤亡的战绩。在风小、温度低的早晨,指挥部果断重兵出击,夺取了扑火工作的全胜。

2、准备充分是夺取火灾扑救胜利的基础。

一是建立各级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和应急队。承德市建立了以专业扑火队为主,半专业扑火队、武警应急扑火队为补充,驻军、预备役官兵为后备力量的三级扑火队伍体系, 24小时备勤,火灾发生后能够立即出动,实现拉的出、用的上、打的赢。

二是开展多兵种扑火演练。为加强各兵种在扑火实战中相互协作,承德市每年都组织各县专业、半专业扑火队、武警、当地驻军应急扑火队及各有关单位参加的实战扑火演练,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火灾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日常演练立即到位,通信部门在火场开通临时移动通信基站,气象部门及时预报气象变化,交通部门组织运输车辆,卫生部门出动医护人员和救护车,粮油部门采购食品及饮用水,林业部门发挥助手作用,给各级政府当好参谋,确保扑火工作有序顺利进行。

三是建立火场应急通信系统。我省为每一个重点火险县级单位配备了一套火场应急通信系统,全省使用同一频率,每套系统配备一个中继台、20部对讲机及两块充电电池,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能够保持24小时连续通话,确保了火场信息畅通。

3、措施得当是夺取火灾扑救胜利的保障。

一是采取合理战术。扑救过程中,火势小或平稳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推进,在大火燃烧猛烈时则到火烧迹地避火等待时机,这样,既保证了扑火人员的人身安全,又能加快扑救速度。

二是合理配备兵力。专业扑火队员扑打火头,部队和武警扑打火翼,乡镇、林场半专业扑火队清理余火,村民群众看守火场,这样既能发挥专业扑火队扑火经验丰富,扑火技术娴熟的长处,又发挥了部队、武警和群众人数多的长处。

三是防止死灰复燃。注重明火扑灭后的清理余火和看守火场工作,每扑灭一段明火都安排人员,清理、看守火场,使整个扑火过程没有发生复燃火。

(五)应吸取的教训

一是对扑救大火的准备不足。多年来,承德市发生的森林火灾很少超过24小时未扑灭的,各级领导对新形势下火灾发展趋势估计不足,对扑救大的森林火灾从思想、物资准备上重视不足,应付1起森林火灾还有保障,应付2起以上森林火灾能力不够。

二是扑救火灾方式单一。在火灾扑救中主要是强调扑火,没有采取计划烧除及人工、火烧隔离带等方法,一旦火场天气突变,火势极易失去控制,造成大的损失。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隆化县、滦平县都是贫困县,也都是重点火险县级单位,但这两县财政困难,每年投入防火的资金只能解决一些专业扑火队开支和购买必要的扑火机具,而防火道路、大型扑火机具等均无力建设,今后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保障。

主办单位: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bm37000011

京ICP备05048792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