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夏聚焦“火源管控力度不够”和“人民防线筑的不牢”两个普遍性突出问题,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严把责任落实、监测预警、隐患查治、野外用火、应急准备五个关口,落实落细各项防范措施,持续推动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向事前预防转型,多措并举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全力确保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安全稳定。
一是严把责任落实关,层层传导责任压力。针对今年宁夏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总体较高的严峻形势,第一时间发布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刻认清当前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严峻形势,健全“五级林长+护林员”责任体系,压实属地、部门、经营主体和个人“四方责任”,认真落实各项火灾防控措施。按照“上下基本对应”要求,进一步优化各级森林防灭火指挥机构,制定责任清单,健全运行机构,联动发挥林长制考核指挥棒和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作用,推动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
二是严把监测预警关,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火险防范。始终把科技赋能作为推进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积极统筹林业、气象、应急部门共享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将504套双光谱视频监控云台和56个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监测数据等统一纳入自治区森林草原火险态势感知系统,建立多部门综合会商研判机制。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瞭望塔、地面巡护、视频监控等多种手段,结合气象形势和森林资源分布,开展重点林区火险等级中长期、短临预测预报,精细化火险预报,并建立森林火险预警发布机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制定针对性措施,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
三是严把隐患查治关,源头治理筑牢安全屏障。高度重视隐患排查这一关键环节,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配合自治区“四防”督查组开展专项检查,建立重大风险隐患台账和闭环工作机制。建立“机动队伍 +扑火队伍 +督查人员”联合巡护防控体系,督促整治各类督查检查发现隐患,确保及时销号清零并建立定期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制度。各级林业、应急管理等部门定期开展巡查工作,对林区、草原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监管。同时,根据季节变化和火险等级调整检查频次和重点,确保隐患排查工作始终与火险形势保持同步。
四是严把野外用火关,紧盯重点抓好火源管控。把管住人为火源作为防范森林草原火灾的首要任务,紧盯未成年人、探索旅游者、精神障碍者、上坟烧香者、过路司机、农事用火者、生产作业用火者、老年人“八类重点人群”,自然保护区、重点林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重要设施所在地、林农和林城交界处、输配电和油气管线穿越区“七类重点部位”,深入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结合野外用火时间特点制定巡察安排,利用轮班制、错峰上班等方式,在违规野外用火高发时段加强网格员巡护,有效防控违规野外用火行为,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森林草原防火督查”系统,全面提升火源管控精细化水平。
五是严把应急准备关,有力有效应对处置火情。严格执行防火期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领导在岗带班和信息报告等制度。将优势兵力、大型机械设备、物资装备布防到高火险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关键部位,指导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宁夏机动队伍,各类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乡镇兼职队伍靠前驻防、携装巡护,确保早发现,早处置。进一步细化完善火灾防范、队伍调动、人员转移、安全扑救、综合保障等专项方案,推动各级队伍探索实施森林火灾“一山一图、一山一预案、一山一演练”的工作模式,着力提升队伍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