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态化“联防”,构建协同高效的防火体系
一是信息情况“互通有无”。建立森林气象预报信息“周通报”制度和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由属地政府向涉林部队发送气象预警信息,涉林部队及时向属地政府通报高风险活动安排,为超前防控、快速处置火情赢得先机。
二是宣传教育“双向奔赴”。各级森防指办公室定期开展森林防火“进军营”活动,采用专家帮扶、专题授课、知识宣讲等方式,提升官兵森林防火意识。同时,涉林部队加强官兵教育管理,落实好野外训练及军事活动防火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火灾发生。
三是防火执勤“共同发力”。在高火险期,由青岛市森防指办公室制定方案,统筹军地各方力量,构建设卡抓“点”、巡护查“线”、清山搜“面”、瞭望管“片”的“大联防”格局,在火灾多发区和重点区域,联合实施巡逻巡护、隐患排查、火源管控,做到早发现、早出动、早扑救。
二、一体化“联战”,建立优势互补的力量体系。
一是构建平战结合的力量体系。落实《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统筹建设使用专业森林消防救援队、驻地军警、武警、民兵和当地群众等力量,形成作战、支援、应急三种类型队伍梯次配置、相互衔接的力量体系。
二是构建科学高效的协同模式。森林火灾前线指挥部有效整合各参战力量,优化协同方式,明确配属关系,做到信息上联通、决策上联席、行动上联动。专业森林消防队主要负责打火头、攻险段,驻地军警主要负责清火线、守火场,地方职工群众主要负责供水源、搞保障,真正形成侦、通、打、烧、隔、清、守、供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联合作战体系。
三是构建机动灵活的兵力布局。按照重点区域加强部署、重要时段靠前部署、立足全市机动部属的思路,优化涉林部队兵力部署,以驻地力量为一线、周边力量为二线、跨区增援力量为三线,形成重兵投入、联合作战、军民一体的扑火格局,坚决将森林火灾扑灭在成灾之前萌芽之时。
三、专业化“联训”,锻造能打胜仗的队伍体系。
一是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区市政府指导部队掌握最新林业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引导部队专业技术骨干参加地方举办的各类防灭火培训班。青岛市森防指办公室协调森林消防队伍培训基地加大对地方和涉林部队灭火力量教学任务,确保一线扑火人员得到全面培训。
二是共同提升灭火能力。各级森防指办公室建立军地联训联演模式,规范演训时机、课题、规模、形式,突出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驻青涉林部队定期对官兵进行森林防灭火培训,重点教授防灭火基础知识、山火扑救和紧急避险技能,提高部队官兵防灭火能力。
三是共同使用训练场地。推动涉林部队适度开放训练场地,建立军地训练场地统筹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机制,采取共建共享、功能嵌入、优化组合等方式,构建优势互补、军民互通的实战化训练条件,为提升军地各类森林防灭火队伍实战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